首页 > > 55

中国3D打印弯道超车有多远?

2014-04-0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2日新媒体专电国内有人认为,目前全球3D打印技术都不成熟,都还处于起步期,或者处于概念阶段,差距都不大,因此中国3D打印总体与国际同步,甚至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亚洲制造业协会CEO罗军告诉记者,去年他去欧洲考察,发现欧洲在企业规模、工艺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基础、产业形态、市场拓展、材料开发等各个领域都远远超过我们,“想弯道超车还早着呢!”。

  欧洲大型3D打印企业销售收入一般在10亿元左右,而国内五六十家企业还没有一家收入过亿,甚至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都没有几家。大多数企业销售收入只能维持在两三千万的水平。10亿元产值的企业拿10%投入搞科研就是1亿元,而2000万元里拿10%投入搞科研才200万元。

  罗军说,3D技术是制造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的核心技术依然依赖进口,很多中国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经营,根本没有能力研发,为节省成本使用的主要是国外专利保护期已过的3D打印技术,制造一些技术门槛较低的桌面级打印机。”工艺水平也非常落后,比如桌面级3D打印机本来是面向高收入家庭新潮产品,但“我们的打印机实在太丑,我都不愿把它摆在桌面上,打印时间也很长。总体而言,我们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在越拉越大。”

  就在我们幻想弯道超车的时候,欧洲几家大企业不仅完成了在欧洲的市场布局,还通过代理商完成了在中国各个主要城市的战略布局。相比之下,中国还没有一家3D打印企业能走出国门,而且还面临丢失国内市场的现实风险。

  其实,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发展3D打印技术,但研究资源主要在学校,被称为“学院派”。罗军认为,靠学院派实现3D打印技术产业化很难。学院派的公司一般是学校老师当法人代表,学生做技术和研发,而老师是技术专家而不是企业家,更关注科研经费而不是公司销售多少。有些老师每年申请的科研经费两三千万元,远远超过公司收入。科研经费能否申请下来主要看发表了多少论文,这对于老师来说并非难事,而做公司则要面对市场上的种种风险和困难,这是多数老师并不擅长的领域。

  至于国内3D打印行业如何才能跟上世界潮流,罗军建议,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引导科研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相结合;二是加强与国际同行间的对话,及时跟踪和了解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三是要抱团发展,避免单打独斗,充分利用联盟的平台和资源优势,集中打开应用市场。加强行业资源整合,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抗风险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