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警惕马航事件中的“民粹情绪”

2014-04-08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只因自己的马来西亚国籍,在台湾高校学习的华人牛立(化名)被一名大陆学生斥骂:“你这满口谎言的畜生,滚回你狗国去,来这学啥中国文化。”此前,几名注册资料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陌生网友,在牛立的个人社交网络站点上大爆粗口。差不多同时,梁静茹、曹格等马来西亚籍艺人也遭遇中国网友谩骂。一些知名微博博主则公开声称不再赴马旅游、不再购买马来西亚商品,甚至主动挑动民粹情绪。

  笔者注意到,这几名大V的“振臂一呼”,旋即引来一群网友的掌声雷动、跟贴响应者众。情绪一旦失去必要约束,思维一经情绪泛化,就极易在“主张正义”、“鞭挞丑恶”、“谴责不公”、“为民代言”的光环之下失控,甚至“还原”某种兽性和暴力因子,满口血腥与恐怖言词迭现,就不足为怪了。这种民粹情绪来自于民粹主义,而民粹主义又极易包装成民主主义。虽然它表面上属于一种舶来品,实则已经悄然衍生为“中国式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通常被认为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俄国,那时的俄国,民粹主义者即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粹派,以人民的精粹自居,提出“到民间去”的颇具煽动性的口号,试图发动农民推翻沙皇制度,他们大多主张采取个人恐怖手段。这种思潮及其实践对俄国革命是有害无益。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曾同民粹主义进行斗争,从思想理论上将其彻底粉碎。实际上,它在人类近现代社会里几乎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手机互联网全速发展的今天,民粹情绪裹挟带动而生的“网络哄客”,以“斗士”形象反精英情结,难容不同声音。当网络理性之声响起时,民粹主义在说理无据、辩驳苍白之下,大多以网络谩骂、网络恐吓示之,凸显其去文明的极端行为。

  所以,从牛立、梁静茹等马来西亚籍人横遭“网砖”砸身来看,我们断然不能将游荡于网络空间的民粹主义看作是真正的民意表达,更不能被其伪装的“正义”所诱导,将其当作打击异己的工具。只有清醒地意识到当前民粹主义的负面作用,才能找到医治的处方。民粹主义在中国有着寄生地,可谓历史悠久,悦之者不少,利用它的人也不少。所以才有“你方‘粹’罢我登台”的灰色镜头。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让“民粹情绪”找到了一个阴暗的排泄口,这个像幽灵一样的“东西”随之频频游荡于网络空间。

  公共舆论以公正、理性、客观、权威为价值取向,不能在尚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顺着“民粹情绪”片面放大。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媒,都应知悉媒体的职责是客观公正理性地报道事实以及揭示真相,而非在“民粹情绪”一路诱导下去主观猜测、推想;以年轻人为主力军的自媒体,更应独立思考,客观判断,面对语焉不详、事实不清的各类信息,要谨慎面对,让理智跑在情绪的前面,让鼠标和指头“冷静几分钟”,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再转评网帖。更不能受情绪这个魔鬼的逆向拽扯,愤怒和谩骂不同意见者。要知道,对马航失联事件来说,愤怒和谩骂既不利于探明真相,也无助于家属维权,媒体、学者、网民也应理性处理,并把握好分寸。 (周明华)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