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6

以问责扼制招商“野马”

2014-04-08
来源:人民日报

  地方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引资,找项目、谈项目的做法,在我国已延续了二三十年。至今,地方政府官员招商引资的热情似乎未减。且不说不少地方领导依然跟着项目转,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就连普通公职人员也或主动或被动地上了招商引资的“战车”,想下来都难。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在许多地方如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这里有利益的驱动,也有任务的逼迫。就如同当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连胡同里的大妈都在做着或议论着盘条生意一样,这些年,招商引资也如“魔咒”般在许多人脑海里挥之不去。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各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制度带来的实惠、因招商引资彰显政绩给个人升迁带来的好处以及各种“潜规则”下暗含的利益输送,让招商引资演变成“锦标赛”。在许多地方,看谁招的商大、引的资多成了评判标准,且只问成绩,不计后果。与通常“锦标赛”不同的是,完成了有奖,完不成则要罚。利益驱动也好,被逼无奈也罢,于是乎,各级官员包括职员们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三七二十一,招来商、引来资就是胜利。有些人甚至不择手段、弄虚作假,以邀功请赏,或求过关,或中饱私囊。

  招来就是业绩,不管效果如何。可以说,对招商引资项目如此这般的只问绩、不问责、少监督,是造成招商引资乱象的重要原因。不难想象,当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不需负责的时候,换句话说,当社会对一个人的行为缺少制约的时候,人会如何行事,社会秩序又将如何。

  当然,除了利益驱动、任务迫使、缺少问责外,地方政府的行为惯性、“路径依赖”也是原因之一。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使许多官员习惯于大权独揽,抱着权力不放,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像招商引资这种风光事,理所当然地应该政府来做。当然,更让人恋恋不舍的是这种权力所带来的权威感以及诸多好处。

  如果说,在市场因素微弱、企业竞争力小、中介组织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通过组织招商活动和主导项目投资合作来弥补市场不足是合理的话,那么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已然建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成为改革发展的新路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依然紧紧抓住招商引资的具体项目不放,就很成问题了。政府理应调整定位,将这部分职能退还市场。有学者认为,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在路径上长期以来依赖于招商引资模式,使这种退出变得十分困难。其实这也是深化改革、政府简政放权的难点所在。当人已经习惯于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时,怎么舍得放手?!

  除了让无限权力变成有限权力、让权力的边界大大缩减、改变政绩考核“指挥棒”外,通过监督、问责加大拥有权力、使用权力的风险,这是加快简政放权的现实路径。同样,面对脱缰野马般的招商引资带来的招商之“伤”,建立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谁招的商、谁引的资,出了问题追究谁的责任,一竿子插到底,让招商者切身感受到“招商有风险,引资须谨慎”,也是遏制高烧不退、乱象丛生、后患日显的地方政府盲目乃至疯狂招商引资的现实路径。


[责任编辑:徐瑩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