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東亞文明從西邊過來?

2014-04-09
来源:香港商报

  東亞文明從西邊過來?這個疑問我一直有,直到讀了《新文明簡史》,才在心中進一步確認。最近蘇三女士這部新著占據了我大部分閱讀時間,我被這本書震撼、折服。

  作者認同目前全球考古學、人類學主流觀點:人類祖先最早生活在非洲,其后隨著氣候變遷而走出非洲,先定居於地中海沿岸,繁榮於歐洲、西亞,并在土耳其一帶達到舊石器時代文明的鼎盛,這里很可能也是新石器時代農業文明的開始。在這過程中,非洲現代人與西亞、歐洲業已存在的安尼德特人有一定混交,形成了歐洲、西亞的基本人種。與此同時,一部分人逐漸向東擴散,自西亞和中亞、印度及南中國海進入東亞,在中國的黃河流域定居,以農耕自給,創造了夏商周文明。向東的這支現代人給東亞帶來了煉銅技術,使東亞直接越過了銅石并用時代而進入了新石器時代。贊同此觀點的人認為,印度是這條文明通道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中國內地通過印度與西方的貿易,在這條線路上逐步發展,西邊的先進文明包括冶金、石刻、青銅器、車輪、文字、語言等也可能從這條路線傳到了東亞。東亞文明發展起來后,又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

  蘇三在認同上述世界主流研究觀點的基礎上,廣泛使用大量現代考古學、人類學、基因測序成果進行合理推斷,進一步論證:人類文明發展層次,與遷入時間成正比、與走出非洲的距離成反比。在對中國文明與西邊文明關系的探討上,作者發幽探微,根據三星堆等中國考古發現,進行合理推理,其結論震古爍今:中國文明來自西邊,全球文明同源。

  毋庸置疑,這本書的結論有很大風險,因為考古證據并不完全能說明問題,基因普查結論也只能作為參考。尤其是一些結論必須藉助想象、猜測才能獲得。蘇三女士此前的多部著作如《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向東向東再向東》、《歷史也瘋狂》、《漢字起源新解》、《文明大趨勢》等,恐怕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也為攻擊她的人提供了把柄。

  蘇三是謙遜的,她一再提示讀者,自己的著作并不能算是嚴謹的學術著作。但我認為,這種謙遜并不表明她的研究不符合學術規範。愛因斯坦就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對我們已知和理解的領域,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整個世界以及我們將要知道和理解的一切。」

  對人類學研究、史前史這樣的學科來說,想象力不可或缺。這樣的學者,通俗地講,就是「歷史偵探」,必須依靠有限的證據推測可能的「案情」,并不斷根據新的證據加以修正,以逐步接近真相。對蘇三這本書的大結論,我是認同的。對她的一些推測,我有70%同意。目前看,蘇三已經基本上將可以得到的證據都利用了,我認為,如果想進一步完善她的理論,還需要做更多的「田野調查」。建議如下:1、建議作者廣泛游歷非洲、西亞、歐洲、中亞、印度、東南亞,收集更多實證材料,包括語言、藝術、宗教、歷史遺蹟照片,尋找與中華文明可能存在聯繫的其他線索;2、選取最常用的詞汇和表達,比如日、月、星、走、父母稱呼等,比較傣族語言與泰國、印度語言;3、以同樣方法比較青海、甘肅、陝西、商丘、安陽地方方言與中亞、西亞語言之間的异同;4、比較甲骨文與埃及、西亞、印度古文字的相同點。

  此工程十分浩大,僅靠一人之力很難完成。參照美國和英國科學發展的成功經驗,希望有中國的大學、基金會、出版社、企業給予這個項目贊助。另外,如果蘇三能組織一個志同道合的小團隊共同合作更好。(內地購書QQ:564123467)傅盛寧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