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京剧演员难道只能做复制者?

2014-04-10
来源:

  2014年4月6日下午,应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之邀,京剧裘派花脸艺术创始人裘盛戎先生嫡孙、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花脸演员裘继戎,登上“中国传统戏剧名家西城大讲堂”,主讲了主题为“京剧时尚宣言”的艺术讲座。

  与此同时,为迎接明年裘盛戎先生100周年诞辰,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于当日成立了裘派票友戏迷微信群--“新戎社”。

  “中国传统戏剧名家西城大讲堂”是由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和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办、西城区宣南文化研究会承办的主题文化系列讲座。3月10日,曾邀请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讲解了昆曲艺术,深受好评,在戏曲界引起巨大反响。

  本次讲座邀请的裘继戎出身梨园世家,曾祖裘桂仙、祖父裘盛戎、父亲裘少戎均为京剧花脸名家,尤其是其祖父裘盛戎创造的裘派花脸艺术,在戏曲演员和观众中影响深远,成为花脸行当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把京剧花脸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开创了京剧花脸“十净九裘”的格局。

  裘继戎自幼从其父裘少戎学习裘派花脸艺术,先后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院,擅演《姚期》、《盗御马》、《白良关》、《牧虎关》、《除三害》等剧目,曾荣获2012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

  讲座中,裘继戎讲述了他如何找到现代艺术与京剧艺术的契合点,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并示范了传统京剧身段。

  在遵循传统方面,裘继戎的态度十分明确。他认为,京剧是世界艺术体系里的“老大”,京剧是剧场艺术、现场艺术。同时他也坦诚地提出了自己对戏曲创新的见解,“京剧难道只能做复制品?京剧演员难道只能做复制者?”

  裘继戎说:“很多老观众喜欢我爷爷那个时代的艺术,可我们这一代演员面对的是80后、90后的观众,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这对于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来说非常可怕。而且,现在演出形式多种多样,凤凰传奇、刘老根儿、郭德纲、流行音乐……都有各自的观众群,京剧面临着巨大的剧场挑战和市场挑战。”

  但京剧创新不能为了吸引青年观众而简单地生搬硬套其他艺术门类,这样将会失去京剧固有的意境之美。裘继戎形象地比喻为“宫保鸡丁和巧克力不能直接拌在一起”。为此,他不断探索怎样把京剧的传统韵味与年青人乐于接受的时尚艺术相结合,用时尚的手法来表现京剧的固有之美。

  受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原则的启发,裘继戎领会到了“意在象外”、“音在弦外”的真谛,领悟出艺术创新在于从规定情景入手,通过完成打破界限、超越自我的蜕变,最终创造出神于内而形于外、想象与感性共融的逍遥之美。

  因此他在继承裘派花脸艺术的同时,以传统程式为母题,融合吟唱、世界音乐、流行舞、现代舞等多元风格,创造出将现代艺术融于传统经典的文化新表达。

  讲座中,裘继戎播放了由其创作的融合了京剧与时尚的亦戏亦歌亦吟唱的《奈若何》、《海岛冰轮》。一名戏曲老观众激动地评价说:“听了继戎的这两个唱段,绝对够一卖!我支持你创新!”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靳飞介绍说:“梅葆玖先生曾说,他年轻时梅兰芳先生经常带他去看好莱坞电影、西方歌剧,为得就是让他从小树立起打破艺术界限的观念。”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理事王晓云感慨地说:“年轻人能把艺术当做使命,伟大!”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理事陈飞认为,京剧虽然历史很长,但很时尚。京剧的流派形成、名家的出现,都吸收、容纳了很多跨界的东西。在京剧鼎盛的民国时期,京剧占据了舞台的“统治地位”,演员都很有自信,因而海纳百川,促进了京剧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中国音乐家协会箜篌研究会秘书长鲁璐说:“继承、创新,要两条腿走路。”

  北京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表示:“每位艺术家都不能脱离时代,时代的文化氛围很重要。就京剧来说,程式化的东西是最好的。”

  新华社《半月谈》执行主编周清印即席赋诗一首:“古调新声何处求,海棠引路满庭幽。一门今日传三代,十净当年夸九裘。守土根深寻叶脉,开门风卷看潮流。炎黄同唱皮黄曲,腔入黄肤血里头。”

  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四刚期望裘继戎要抓紧继承传统艺术,更多地掌握京剧人物创作与戏曲发展规律,同时不要放弃对融合时尚的探索,做到移步不换形。

  对话环节中听众们踊跃发言,纷纷提出了对裘继戎的殷切希望。一位青年女听众希望裘继戎能多演传统戏。一位90后的青年男听众说:“我担心你的创新会让人家觉得不是戏里揉歌,而是歌里揉戏,担心戏曲被歌曲‘吞’了。”一位来自深圳的听众说自己从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官方微博上看到裘继戎讲座的消息,特意前来,他还邀请裘继戎去深圳举办讲座。

  裘继戎坦率地说:“如果我不姓裘,我爷爷不是裘盛戎,这些事(艺术创新)我也会做。”他同时表示:“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怎样把京剧演员的气场培养出来,把京剧的神韵传达给年轻观众,是我想研究的课题。”他表示,自己最终的归宿是京剧舞台,是继承和发扬裘派花脸艺术,为此衷心感谢北京京剧院多年来对自己成长的帮助和支持。

  本次讲座由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监事长、原北京市政协办公厅巡视员徐玉良主持,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吴焕,驻会副秘书长娄悦,副秘书长、中国京剧艺术网CEO朱龙斌以及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嫡孙马龙等50余位戏曲研究者、爱好者出席。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