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4

“汉语桥”承载中国梦

2014-04-14
来源:人民日报 李博雅 陈丽丹

  “我想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好大夫,我希望能到世界卫生组织工作,被派到中国,以东西方结合的医学知识治愈患者——这不是朦胧的梦。脚踏实地把中文学习好,我对中国的爱就会落到实处。”

  说这段话的是杨百翰大学生物医药系学生帕特里克·白捷(中文名为白谦成)。4月12日,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华盛顿赛区预赛在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来自美国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11名选手通过演讲诉说自己的中国情、中国梦。

  学习中文帮白谦成实现梦想,马里兰大学的艾米丽·张则通过“汉语桥”将心灵与中国亲人紧紧相连。在美国出生、长大的艾米丽从小就“嫉妒”爸爸能说两种语言,回中国探访亲友也得靠爸爸当翻译。艾米丽说,由于语言隔阂,她照顾生病的奶奶时不了解奶奶需要什么。“尽管彼此相爱,但语言障碍让我们两个人好像被一条河隔开了。我很想在这条河上建起一座桥。”

  来自特拉华大学的马修·沃斯感谢孔子学院老师为他起了魏同文这个中文名字,还让他踏上中国土地,与中国文化亲密接触。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安吉拉·沙科说,自己的性格在安怡洁这个中文名字中找到了对应,她也在汉语学习中重新发现自己。

  白谦成、魏同文、安怡洁……一个个诗意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青年。他们的故事或诙谐或感人,让人感受到这群年轻人宽广的视野。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副院长崔建新对本报记者说,从参赛者对“汉语桥 中国梦”主题的多元表达可以看到他们汉语水平的普遍提高。美国年轻人有与中国交往的愿望,相信中美关系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项目协调员瑞贝卡对选手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我也说中文,理解美国孩子说中文有多么不易。”瑞贝卡说,现在不少学生意识到汉语能帮他们推开更多的机会之门。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已从最初的好奇和个人兴趣,转变为意识到他们的未来需要中国的参与。

  白谦成说,他14岁时曾去中国旅游。“我希望能为这个美丽国家的人民做一点事。”和白谦成一样,更多美国青年正将中国规划进自己的未来,“汉语桥”连接起的不仅仅是朦胧的梦想。(人民日报华盛顿4月13日电)

  相关阅读:

  “我想成为中国通”

  ——孙 健

  4月12日, 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突尼斯赛区决赛在突尼斯青年体育中心举行。此次决赛共有11位选手陆续登台亮相,参赛者们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各自做5分钟的演讲。

  1号选手伯克利中文既标准又流利,他以“你有梦想吗?”作为开场白。他的回答是,“有梦想,社会才会有活力,民族才会兴旺,国家才能富强”。伯克利还用儒学大家顾炎武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明心境,说自己的梦想就是为突中世代友好做出努力。

  伊嫚是位大眼睛的美丽姑娘,正在读大三的她曾经短期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回忆起与中国老师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她的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她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再回中国学习和生活。“我想成为中国通。”她说。

  最后的才艺展示成为参赛者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的“秀场”,以中国元素为基础,融入阿拉伯民族风格的武术刚劲有力、舞蹈婀娜多姿、歌曲优美动听、小品生动幽默。看得出所有节目都经过了认真准备,个个精彩且极富感染力。

  自从中国国家汉办开展“汉语桥”比赛以来,突尼斯每年都积极参与,选派汉语高手赴中国参加决赛。突尼斯迦太基大学高等语言学院院长哈菲阿内说,学生们把对中国的喜爱融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之中,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同“突尼斯梦”、中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出了学习的动力和表演的勇气,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共同熏陶,让他们更加聪明智慧、多才多艺,“所有人都会为他们优秀的表现而激动、高兴”。(人民日报突尼斯4月13日电)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