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习近平安全战略酝酿已久

2014-04-17
来源:大公网
\

  中国国安委让“命运共同体”概念进一步落实

  大公网4月17日讯 据外媒引述观察人士张怀东的分析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5日召集国安委成立以后的首次会议,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念。与传统提到国家安全时狭隘地归为军事不同,习近平阐述国家安全时,连用5组“既……又……”关联词,涵盖国内外安全的11个种类,大安全战略呼之欲出。以下是文章摘编。

  习近平要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值得注意的是,和平、合作、共同安全的提法早已在2012年7月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出席“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时所作的讲话中就显露端倪。当时他称,面对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这种辩证的思维与习近平4月15日提出的多组以“既……又……”贯穿起来的安全观一致。

  且自从中共十八大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后,习近平又在多个外交场合提出过这一概念。无论是首次会见外国人士,还是2013年3月的首轮出访,抑或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和访问东盟时,习近平都提到了命运共同体。而此次在阐述国家安全时提到“命运共同体”一词还是首次。

  习近平全面提出安全战略是酝酿已久的

  共同安全、合作、共赢的提法,显然是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阐释。从早在2012年就提出“共同安全”,到上任后就一直渲染“命运共同体”,再到4月15日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念,习近平是有备而来,早就有了中国安全战略规划的草图。

  这不仅意味着“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新定位,也表明不同于美国以军事同盟维系安全,中国正在以命运共同体为纽带创建新的安全体系。自建国以来,军事同盟是美国维持在全球存在的基石,美国以此构建了在全球的霸权。美国的霸权体系强调双重标准,只针对别人不针对自己,以盟友关系划分敌友。而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实质性全方位绑定关系,是比军事同盟更密切的安全体系。

  中国的各方绑定发展、同生共存的理念,一方面暗示中国有能力领导亚太,并有信心为亚太发展负责;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崛起所寻求的不是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独善其身的权力,要重构的是以西方价值和权力结构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谋求建立平等和相互尊重、多元多极的国际社会组织形态的新国际观。

  在亚太去美国化须构建有别于美国式同盟关系的安全机制

  此次习近平一周之内三次提出国家安全的同时,中国外长王毅4月15日指出,要推动树立亚洲新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架构。习近平式执政按图索骥,中国下一步即着手推进新安全观念并不稀奇。这被认为是习式安全观念将在亚洲地区实行的信号。

  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习近平指出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5日在坦桑尼亚发表上任后的首份非洲政策演说时,习近平强调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2013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主旨演上,习近平称,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李克强2013年10月出访东盟时也曾在多个场合指出,要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论述对世界、亚太、周边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认识时都提到过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世界和亚太,他发言的语气是呼吁,对于周边国家基调则是肯定的、必须的。这种主次有别,铺垫了中国安全战略首先实施的地域。

  纵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的经济中心,几乎是所有邻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并没有收获安全中心的地位。中国的安全问题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根本性的改变。美国对于日本和菲律宾的军事支持,则是在显示美国作为亚太安全中心的地位。美国积极利用与日本、菲律宾的军事协议,掺入到东海、南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领域,是对中国的直接挑战。中国安全战略首先在亚太地区实施是必然的选择。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