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就像高速公路,其路面条件可以让汽车跑到200公里/小时,但是汽车能不能跑到这个速度除了要看这辆车的发动机是否给力之外,还要看高速公路堵不堵、高速公路有没有收费站是不是?
不知不觉中,4G在国内市场放号已经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了。根据最先商用的中国移动的官方数据,截至2月底,其4G用户的总量已经超过了134万,虽然相对于国内总数已经近10亿的手机用户总数而言,4G的规模还相当相当的“小众”,但也算是开了个好头。不过随着4G用户的数量不断增多,有关4G体验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除了打电话(尤其是iPhone用户)偶尔出现的接通难问题外,反映更加集中的则是“4G不够快”的问题。
根据运营商们的宣传,4G的网络接入速度应该是100Mbp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纤速度,但笔者不少同事、朋友在使用4G后却并没有真真正正体验到这种“光速”的快感。“别人叫我用一个什么叫做Speedtest的软件测试,结果我发现最快的也就是60-70mbps的水平,从来没有达到过100mbps,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虚假宣传啊!”有朋友甚至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实话实说,在笔者看来,目前运营商有关4G的速度宣传中的确有着“吹水”的成分。要知道,所谓网速这回事儿,决定因素还挺多,除了物理网络的最大承载能力之外,还受到用户终端的技术制式、网络拥塞程度、相应服务器的带宽水平等众多相关条件的影响。打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吧,网络就像高速公路,其路面条件可以让汽车跑到200公里/小时,但是汽车能不能跑到这个速度除了要看这辆车的发动机是否给力之外,还要看高速公路堵不堵、高速公路有没有收费站是不是?
所以4G快不快不应该简单的以网络技术的最大理论承载能力来做宣传,而应该更多的向消费者介绍4G用起来有什么不同,或者说用来干什么最合适。以大家常用的微信为例,如果你只是用来发信息或者图片,那么4G的速度体验其实和2G甚至3G网络下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如果你用微信来视频通话或者发布微视频的话,那么4G所带来的体验就会和2G/3G大不同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有着强烈的视频应用需求,但由于4G网络物理带宽理论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实在非高带宽型应用上也是会带来一些体验上的提升的。拿另外一个大家常用的APP—微博来做例子吧,在2G/3G时代,你用微博打开人家上传的多张高清大图的速度往往较慢,但4G就可以秒开;在2G/3G时代,你将自己拍摄的多张图片分享到微博上动不动就要等好多分钟,但在4G网络下则可能是几秒钟的事情……这些体验上的改善虽然微小,但是相比冷冰冰的数字恐怕还是更加容易让普通消费者感知的。
因此在4G业务的宣传问题上,运营商未来实在不应再玩什么太多的数字游戏,一味地用100Mbps、150Mbps等技术名词来吸引眼球,而更应该教会消费者如何使用4G网络、从而体验到4G网络的好,因为对于用户而言,体验才是决定消费抉择的关键。
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