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全盤檢視旅游業 確保發展趨利避害

2014-05-04
来源: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香港的消費市道,雖未至步入寒冬,卻肯定漸離盛夏。統計處昨公布最新零售數據,3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下跌1.3%,連續兩月出現下跌,乃金融海嘯以來的首次,即使經季節性調整則升0.9%,但距離此前動輒錄得雙位數升幅,每下愈况的轉弱趨勢實在明顯不過。適逢,「五一黃金周」剛剛開始,雖然首日入境內地旅客仍有逾14萬人次,惟觀乎市况未見特別暢旺,部分商戶更抱怨今年丁財兩不旺,有藥房甚至用「拍烏蠅」來形容。

  中國經濟增長減慢、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以至最近本港個別激進人士發起的「驅蝗行動」,多多少少均拖累了本港的旅游及零售表現。在此先想一想:本港消費市道疲弱,究竟孰好孰壞?這是香港市民必須認真回答的問題。或者,這能滿足個別激進人士的保護主義,旅客減少正好「求仁得仁」。可是,客觀地言,尽管旅游業貢獻GDP并不算多,但卻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并且遍及貿易、運輸等各行各業,正如2003年SARS后開放「個人游」政策,對本港經濟及就業的提振作用就毋庸置疑了;反過來說,如果消費市道持續不振,非但會影響市場氣氛,職位流失或恐在所難免,這又是否市民大眾所想所願?

  的確,旅客數量無論太多抑或太少,同樣都會帶來問題;重點是如何妥善做到趨利避害,這才是發揮港人智慧的應有方向。首先,針對個別旅客不文明的問題,絕對不應以同樣不文明的手法來以暴易暴——難道法治不是香港一直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法治不單只有懲罰,更重要的是其教育功能,以儆效尤、約法三章,這才是文明社會規範秩序的應有之義。資源方面,對於必需品,例如孕婦床位、嬰兒奶粉等等,除非供應足夠有餘,無疑應該優先照顧港人需要;至於其他範疇,則可增加供應、管理需求,包括發展邊境購物城、加強口岸及運輸基建之類,將過多人潮分流從而紓緩擾民問題,以及開拓高增值旅游服務,例如醫療及療養旅游、休镕度假旅游等等,則旅游業既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亦可貢獻更多經濟產值,其發展才能夠更持續、更健康。就如「零團費」問題,過往也一直困擾旅游業界,結果豈不透過完善法治予以打擊、推廣誠信游優化供應等等好好處理,至今已經顯著減少了嗎?旅游業發展如何能夠趨利避害,過去一段時間由業界到民間經已提出不少具建設性的意見,有關當局誠宜積極研究其中、盡快推進落實。

  今時今日,特區政府實有必要全盤檢視本港旅游業的發展路向,向社會表現對問題的高度重視,才可切實回應市民日益高漲的訴求。切忌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層次,這當然有助針對處理問題,但卻不是優化旅游業發展的應有思考。要明白,旅游業不但是本港一大支柱產業關乎經濟,所創造的大量職位更加關系民生,其不健康發展甚且影響到兩地人民的關系,嚴重程度可謂不比房屋、普選等等遜色。相信不論主人還是賓客,均希望本港旅游業能夠向好方向發展的。

  香港商報評論員李明生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