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提升人均GDP质量应“减差扩中”

2014-05-05
来源:中国网

  5月4日,《经济日报》发表了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潘璠的文章,文中提到,从数据和国际标准来看,我国人均GDP已迈入“中等偏上”国家的行列,但人均GDP更要看质量。潘所长指出,“大多数人的收入被少数人平均了,如果再考虑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房价,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就更远离“中高”应有的含义”。

  日前,世界银行发布的“国际比较项目”报告称,通过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作出预测,今年中国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经济体。世行这个新论点一出,立即引发全球及国内各大媒体热议。有不少外媒认为,即使今年中国GDP全球NO1,但远非世界首强。为什么外媒会有如此看法呢?笔者认为,“GDP总量很胖,人均却太瘦”就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以《经济日报》载文中潘璠列举的一段数据,就可看得“一目了然”。“2012年,在参与排序的21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位居第112位。”

  当然,潘璠所长以上这个数据,主要还是论述如何更加全面、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我国人均GDP已迈入“中等偏上”国家,并进而指出,“人均GDP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中国人均GDP达到6700多美元,按照世行目前标准,中国列在“中等偏上”)

  数据高大上、感受很“屌丝”! 我们的经济发展是由一系列数据来显现的,GDP数据应该要真实地体现大多数人的实际感受。对于“中国经济总量今年超美”这一论点,笔者不想再多费笔墨,“购买力平价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单就GDP数据,也并不能代表完成代表美中两国经济飞发展水平。我们说“发展是第一要义”, 但这句话不等同于“GDP是硬道理”;片面追求GDP,绝非谋划发展的好思路,更可能是百姓无感的GDP。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就说得好,改革要让人民群众受益!他说:现在“我国人均GDP近6800美元,改革和发展的路子走对了,到2020年就会超过1万美元,以后还会更多。我们通过发展、通过增量来理顺利益关系、优化利益格局的余地很大,让人民群众普遍受益的空间也很大”。

  笔者认为,李克强在《求是》刊文中强调的通过发展、通过增量来理顺利益关系、优化利益格局,让人民群众普遍受益,与潘璠在《经济日报》发文里指出的“提升人均GDP质量”,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经济最需强调的地方。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当前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要远远高于中国。即使今后我们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我们要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赛经济增长实质水平,这段路远比“GDP”全球锦标赛要更远更长,还要我们做出更多、更长久的努力。今后,我们要靠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靠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创新来给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让千千万万群众真实受惠的发展是践行“中国梦”理想的最终归依。

  当前,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我们发展取得骄人的成就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GDP总量很大的表面之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症结。我们要一心一意地致力于发展,但也要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做大“蛋糕”容易,分好“蛋糕”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我们国家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全球奢侈品消费大户。我们不少较为发达城市的人均所得已经超出发展中国家的水准,但还有不少地方还相当贫困,仍处于欠发达水平。在我们的周边,有的人拥有许多房产,在京沪等大城市购房那叫“面不改色心不跳”,尽管那里的房价最“高挑”。但我们也不要忘记这个事实,相当多的普通人认为房价与价值严重背离,与他们的实际收入和可接受能力严重背离。2013年,中国基尼系数(0.473)已经远高于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这已说明减少贫富差距是我们发展中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

  减少贫富差距,需要让我们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需要大力促进和强调发展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当然,在“减差”的同时,还需要“扩中”,就是增加中产阶级的抬头,也就是通俗的说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许多人认为,扩大内需和消费水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提上去了,就有拉动消费和提高购买力的强劲能量,社会发展也会更加稳定向上。“扩中”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问题,而“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这一发展源泉的充分涌流,可以很好地解决提升人均GDP质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和持续动能。(王振峰)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