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IPO撤单近百家:两招“挤水分”效果好

2014-05-0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随着首发发审会重启,资本市场的大门再次向怀着上市梦想的企业打开。不过,今年过去的4个月里,已有近百家公司在止步于门口。

  截至5月4日,沪深两市IPO中止审查企业达到60家,终止审查企业达到35家。仅上周,就有24家公司中止审核,与以往因中介机构执业受限而被动中止不同,这24家企业全部为“主动撤单”。

  熬过了IPO暂停,等到了发审会重启,上述24家企业为何会在前进路通之后又主动中止?IPO暂停“挤水分”的效果正在显现。多位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采访的投行人士表示,此刻选择中止,最可能的原因是公司利润下滑,或其他原因导致不再符合上市条件。

  主动中止

  “今后我们会大量出现中止审核的情况。”证监会相关高层人士在一次会议上曾做出这样的预测。如今看来,预测正在变成现实。

  统计显示,截至5月4日,沪深两市排队家数总计607家,包括主板188家、中小板208家、创业板211家。中止审查企业60家,一周新增中止企业24家。

  企业IPO审查中止的原因较多,证监会曾在4月初以监管问答的形式,对4类中止情形进行了明确。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将导致审核无法继续,发行人主体资格存疑或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受限也是中止审核的一种触发因素。另外,若证监会对发行人披露的信息存在重大质疑,需要进一步核查,公司首发审核也将中止。

  与上述被动中止原因不同,企业还可以主动申请中止审查。监管问答明确“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形”,企业的IPO审查将中止。

  目前处于中止状态的60家企业,触发中止审核的原因都是“情形二:发行人主体资格存疑或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受限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或“情形四: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其中,因中介执业受限而中止审核的企业中,一类是聘请了平安证券作为保荐机构的企业,另一类则是聘请了北京市天银律师事务所作为其法律顾问。

  上周新增的24家中止审核企业中,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都不涉及平安证券和天银律所,中止审核原因全部都属于“情形四”,即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挤水分”效果显现

  在当前“闯关色彩”浓厚的发审体制下,为了实现上市目标,几乎所有的拟上市企业及其中介机构都会为其“亮丽的形象”而不遗余力。不过,随着IPO审核的戛然暂停,为维护这种“形象”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努力。

  这对于部分基本面较差的公司而言,显然无以为继。“等了这么久,现在IPO打开了选择中止,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位保荐代表人对《第一财经日报》称,一方面企业在过去一年多里利润出现了下滑,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无法继续符合上市条件,另一方面可能是要寻求其他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比如H股上市或新三板挂牌。

  另一位接受本报采访的投行人士认为,“财务状况不佳”可能是更主要的因素。

  自去年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改革启动以来,新股发行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已经大大提高。

  一方面,预披露提前,受理就安排预披露。即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经营状况将更早地暴露在媒体和大众面前。这对企业而言,无论对自己的经营状况是否自信,都会如芒在背。

  “一旦受理,就挂在网上了,任何修改全社会都会看到。实质性的变动,就会触及中止审核。”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曾表示,对企业而言,最可怕的将不是业绩下滑,而是该披露的没有披露。

  而且,企业在上发审会之前,还需要进行“预披露更新”,更新的数据还将公示。这对企业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证监会对财务信息披露也出台了新的规范文件,要求财务信息披露要符合“及时性”和“针对性”。

  对此,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曾透露,2012年以来市场上出现过几起恶性的“业绩变脸”事件,证监会参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对首发企业的信息披露做了进一步要求。该人士称:“如果发行人经营环境正处于急剧变化中,如贵金属或大宗原材料采购的,核查的时间与披露的时间要尽可能地接近招股书的签署日,否则我们在审核中会认为你的材料达不到预期,会把材料打回去重做。”

  目前,IPO排队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更新材料,并进行预披露。部分无法提交合格申报材料的企业,也将无法顺利预披露。

  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介绍,预计排队的600家左右的企业绝大部分将在6月底前完成预披露。业内人士称,由于财务有效期的问题,在审企业要提交更新的财务数据。但是更重要的是,提交的财务数据要符合上市条件。

  “两年间变化很大,有的企业可能已经不再符合上市条件了。”上述投行人士称。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