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曹溪佛學院:固佛子信仰傳六祖宗風

2014-05-08
来源:香港商報 李芳 盛芳齡

佛學院教學樓

  近日,加拿大佛教會會長達義法師參訪廣東韶關南華禪寺,并從南華禪寺創辦的廣東省曹溪佛學院挑選了5名即將畢業的佛學院優秀學僧,邀請他們畢業后赴加拿大及北美弘揚六祖禪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對此,曹溪佛學院教務長傳源法師說,曹溪佛學院的教學除了教授學僧們佛學知識外,更側重於傳播六祖思想及傳統國學,而最重要的,是要樹立學僧們對佛教的堅定信仰,讓他們走上正確的弘法利生的道路。香港商報記者李芳、盛芳齡

  歷代祖師重育才 高僧輩出弘化十方

  南華禪寺建寺至今已有1500餘年,自六祖惠能禪師大倡南宗頓教宗風之后,寺院歷代不乏分燈繼席之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曾「再興叢林於寶林山下,重振僧綱於丕傾之際」;民國年間,禪門巨擘虛雲老和尚見僧眾大多不明教理,修行上迷茫困頓,認為「僧格若未鑄造,弘法亦添煩難」,因此於1943年在南華禪寺首創僧伽教育,開設「南華律學院」,以期從戒律入手來鑄造僧才,時學僧之中,亦不乏弘法大將,如美國的宣化上人、知定法師等,故曹溪南華素有「禪門洙泗」之譽。

  改革開放以后,宗教政策得以落實,鑒於當時出家的僧眾學識上多有欠缺,弘法的資糧不足,當時的住持惟因老和尚克服重重困難,於1983年首開廣東僧伽教育,十年間,培養出一批青年佛子,現弘化於全國各地,曹溪禪風也得以重振,后限於多種原因,南華禪寺僧伽培訓班於1993年停辦。

  1999年傳正大和尚駐錫曹溪,致力於重振南華,深知「人能弘道」,弘道則離不開教育培養合格的僧才,故晉院之后,經多方面的努力,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重視,於2000年5月恢復辦學,并正式定名為「廣東曹溪佛學院」。但由於歷史原因,南華土地多次被縮小,房產被占被毀,沒有足夠的土地興建佛學院。為此,傳正大和尚四處奔走呼吁,得到政府高度重視,經多方協調,收回了寺院東側的近180畝的土地,曹溪佛學院教學大樓才得以建成。曹溪佛學院於2000年9月3日正式開學,首屆招收學僧80多名,學僧主要學習佛學概論、基本經典、戒律、禪學、英語、中印佛教史等科目,除了上課以外,他們還必須與常住們一起過叢林式的生活,為將來適應寺院生活奠定基礎。

  學修一體 傳揚禪宗文化

  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發展建設,曹溪佛學院已成為一座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師資力強的佛教大學院校。目前佛學院教學區範圍達200多畝,教學樓共三層,建築面積6902平方米,底層為可容納千人的綜合廳,另有兩間各100多平米的接待室及教師課間休息室;二樓和三樓為學僧課室。曹溪佛學院的圖書館「多寶閣」,建築面積5645平方米,有多功能廳、圖書借閱廳、書庫,藏書總量達50000冊。電教室內有學僧電腦40台,主機一台,投影設備一套,可進行多媒體電腦教學;法師的電腦房有電腦30台;每間教室均設教學用電腦及投影設備。

  教務長傳源法師介紹,曹溪佛學院自成立以來,共畢業學僧390人,目前佛學院設有兩年制預科班、四年制本科班和三年制研究生班,現在校學僧95名。傳源法師說,因為南華寺是六祖禪宗道場,所以曹溪佛學院的教學以傳播禪宗文化和六祖思想為主,課程的設定也將偏向禪宗經義,《六祖壇經》、《金剛經》、《禪宗發展史》等科目是各班的必修課。

  除了佛教專業課程外,佛學院還設定了中國古代文學、寫作、書法、政治、哲學等傳統文化的科目,《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也是每個學僧們必學的科目。此外,學僧還須出坡勞動,到體育場鍛煉身體,每天堅持早晚殿課誦、早晨中午過堂、早晚坐香禪修,與出家人一起過叢林生活。目前學院有36名老師,其中有11名老師是在家人,均為地方各大院校的教授和老師,負責教授社會課程。南華寺方丈傳正法師身兼院長一職,親自帶領學僧上課、坐香、過堂、上殿、禪七等經常性佛教修學活動,另外,學院還經常舉辦書法比賽、演講比賽、體育比賽及禪宗文化節等活動,豐富學僧的學習生活,并每年都組織學僧到各地的寺院拜訪高僧大德,做修學旅行。

  曹溪佛學院還創辦了《曹溪水》雜誌,為廣東省曹溪佛學院院刊,每季度發行一次。主要內容是法師及學僧們對佛法的認識和心得體會,以此為媒介傳播禪宗文化,開啟眾生智慧,至目前,《曹溪水》共刊出了50餘期。同時,曹溪佛學院自2006年開始在暑假期間舉辦以「禪悅人生,和諧社會」為主題的「禪悅行」夏令營活動,由在校大學生自願報名參加,通過開展寺院巡禮、禮拜六祖、佛學講座、禪修實踐、行腳放生、傳燈法會、經驗交流等活動,讓更多的社會青年了解佛教禪宗文化思想,體驗叢林生活,緩解精神壓力,學會關注社會、關愛他人,學會感恩,對禪宗文化為社會服務作出了有益探索。

  知恩報恩 學成佛子利益社會

  優秀僧才的培養與教學法師的質素水平有直接關系,因此,曹溪佛學院亦注重打造高水平的師僧團隊,教務長傳源法師自閩南佛學院畢業后一直從事佛教的教學研究及教務管理工作,對《中國禪宗史》等佛教文化及佛教典籍研究頗深,學院教學法師很多畢業於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佛學院等高等學府,另外還長期聘請如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濟群法師、台灣慈光禪學院院長惠空法師、閩南佛學院副院長傳明法師、以及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曾文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紀華傳等佛教界知名法師及社會知名佛教學者為學僧講座開示,現代禪宗高僧本煥老和尚亦曾多次為學院僧眾開示講法。

  教學法師們關心每一個學僧的成長和學習,尤其注重德育修行的言傳身教和師範表率。本科四年級班主任觀法法師亦是畢業於此,與學僧的相處交流如親人手足一般,目光慈悲平和,說話和顏悅色,毫無師長的距離感,學僧在他面前也是活潑而不失禮儀。觀法法師說,入佛門先要修言行,然后修心,老師如何對學生,學生也會如何對老師,將來也會如何對待社會和四眾弟子。「知恩報恩」是曹溪佛學院的校訓,「和合、精進、嚴謹、奉獻」是曹溪佛學院的校風,傳源法師說,這些在校的學僧們經常自發組織看望養老院孤寡老人及放生等慈善活動,以此來報恩社會,報恩父母,修持自身。曹溪佛學院歷屆畢業的學僧中,現有的擔任寺院住持,有的任大叢林當家、知客等重要執事,有的在各大佛學院或培訓班擔任講師或教務領導工作,有的在佛協任職,也有常住各地叢林古剎潜心修持或行腳參學,今年下半年,還將有五位畢業學僧遠赴加美地區傳播六祖禪法。各屆曹溪佛學院學僧們遍布各大叢林,以他們在佛學院時精進的聞學思修回報社會,修持自己度化他人,弘化十方。

  培養佛子信仰堅定弘法道心

  記者在曹溪佛學院采訪時,正值學僧們的下課時間,每位年輕的佛子們從課室里安靜有序的走出來,臉上都挂著溫和的笑意。讀大四的學僧安國法師是大連人,社會大學的研究生畢業,說起話來沉穩中又不失開朗陽光。安國法師說他在社會大學讀研時才因機緣接觸佛教,初次聽聞誦經就覺如聞天籟,身心舒泰,內心觸動很大,便開始拜師學佛,直至發願皈依佛門,家人見他出家后性格越來越平和開朗,全然沒有在家時的迷茫和戾氣,心里對這個獨生子的出家也就釋然了。安國法師說,千里迢迢來到曹溪佛學院讀書,是因為南華寺是六祖道場,道場清净,法相莊嚴,很喜歡這里的學修環境,他說以前在社會大學讀書時經常翹課,但在曹溪佛學院,每個學僧的每一節課程都不想落下,每一點知識都不想遺漏,學習氛圍很好,剛來佛學院讀書時,因為自己的社會學歷高,對同學經常會生起傲慢心,看不起別人,經過了這幾年對禪宗思想的學習和領悟,不斷的自我觀照,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平和慚愧,也激勵了自己更加精進學習。六祖的加持、對佛教及禪學文化的深入學習、以及眾法師的言傳身教,更加堅定了安國法師對佛教的信仰和學成后弘法利生的道心,他計劃本科畢業后,還將繼續報考曹溪佛學院研究生班,更深入的研習佛教經義及文化,如果因緣具足,希望能留在南華寺。

  針對目前許多初出家僧人質素的良莠不齊,傳源法師說,現在社會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沒受過苦,而且許多人不了解佛教,缺乏對佛教的正信,因此現在有些初出家的僧人質素偏低,而年少出家的人也越來越少,佛學院招收的學僧也逐年減少,尽管如此,佛學院對每一個學僧的教育,除了傳授佛教及文化知識外,最重要的是要樹立學僧們對佛教的堅定信仰,啟發正智,這樣才會使他們走上正確的弘法利生的道路,才能使他們成為能利益眾生、造福社會的僧才。

  對於僧才的培養,曹溪佛學院的院長傳正大和尚曾經感慨地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培養一個人才不容易,首先這個人要有信仰、大體觀,還要有承擔,願意做事。」傳正大和尚也認為,學僧培養信仰應該放在第一位,知識與文化則在其次。如果沒有信仰,甚至對佛教有懷疑,那麼培養出來的人很難對佛教的弘揚起到作用。他說:「信仰是方向,知識與文化是工具,有了好的工具,到達目標會快一些。但是如果方向錯了,工具再好,也到達不了目標,甚至會南轅北轍。」

  另外,傳正大和尚還非常重視對在家信眾的佛學教育和信仰建設,曹溪佛學院除了對內部學僧進行常規教學外,每周還會抽出一部分師資力量為社會大眾舉行佛學講座,除此之外,曹溪佛學院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面向社會招生,開設居士佛學班。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