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两岸渔业机构:增殖放流共养渔业资源

2014-05-13
来源:中新社

  伴随两岸海产品消费需求增长,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成为一项重要的共同课题。两岸具代表性的渔业研究机构及行政管理机构学者、专家13日在台北就渔业增殖放流开展深度探讨。

  “2014海峡两岸渔业增殖放流研讨会”系由台湾水产协会与大陆方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机构首度合作举办。

  为期两天的密集研讨中,来自台湾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及台湾“农委会”、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北京市农业局等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将就“借增殖放流推动两岸生态永续”、“养护海峡生物资源”等题目发表20多篇科研论文。

  率团与会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13日专题介绍了大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进展。他表示,对增殖放流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两岸共同探讨,为双方今后科学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刘英杰具体提出了“制定台湾海峡增殖放流规划”、“开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监测”、“完善资源增殖管理措施”等五项合作建议。他希望该研讨会能为两岸渔业科研人员搭建起多层次合作平台。

  台湾水产协会理事长沙志一表示,当前海洋渔业的永续供应面临着很大问题,增殖放流以人工方式补充资源,是一项重要工作。台湾于1978年开始进行增殖放流,大陆方面十余年来也在这一领域取得很大进展。

  去年,沙志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率团互访,以“异中求同”的理念共同促成本次研讨。他希望,以此为起点来推动两岸渔业互利互谅,开展更多交流。

  台湾“农委会”副主委胡兴华当天致辞时也表示,在台湾海峡,两岸放流的鱼种都可能游到对岸去,共同开展复育工作很重要;现在双方就增殖放流经验进行交流,未来还应就渔业资源养护方面更进一步加强合作。

  据了解,增殖放流是在对野生鱼、虾、蟹、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