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走向世界的峽江新號子

2014-05-23
来源:香港商报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所表達的中國態度中,從重慶出發到達德國杜伊斯堡港的「渝新歐」貨運列車,及其沿古老絲路的那條11179公里的鋼鐵大通道,無疑是最具象徵意義的符號。譬如,他在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所說,「我這次歐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歐洲朋友一道,在亞歐大陸架起一座友誼和合作之橋。」再譬如,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說,「利劍總是敗在思想之下」,等等。

  重慶第四次轉身機遇

  態度,是性格的外在體現;民族性格,是構成文明的思想基石。在人類文明的互動與競合中,態度可以與時變化,性格卻以「守正創新」的姿態在漫長歷史中始終如一。文明、友好、沒有地緣戰略爭端的絲綢之路,以「渝新歐」鐵軌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形式得以復興,和而不同、開放兼容的中華性格并未風霜顏變。在中國與歐洲共同暢想的文明交往新夢想中,「渝新歐」是一個已具現實意義的注腳,締造它的重慶則是這個夢想的探路先行者。作為一個地處西部內陸、不沿邊不靠海,交通條件向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山城,何以會在改革開放35年后的中國開放升級版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於此,不得不提到重慶的性格。談到性格,人們自然會想到重慶麻辣火鍋般的率直火爆,在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中屹立不倒的「精神堡壘」那時,重慶無疑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堅韌性格的最佳寫照。這些,當然都是重慶性格的重要構成,但在今天,把它再次推上國家級、世界性舞台的,則是其歷久彌新的兼容開放性格。應該說,這是讓重慶把握第四次轉身機遇,并引領重慶走向世界的關鍵所在。

  城市性格決定其發展

  兼容開放,是一種吸收的能力。1891年的開埠,固然會帶來情感上的屈辱,舶來商品和技術固然是成就其第一次轉身的重要前提,但決定因素卻是其忍耐屈辱后的理性,它不但迅速接納了輪船、火柴、鬧鐘、蠟燭、煤油,更是在短短二三十年間,通過吸收外來技術和經驗,開天辟地般構建了自己的交通運輸、制造、礦產、能源、金融等近現代工商業基礎,由一個無名小鎮崛起為西南工商業中心。而此后的「陪都」、「三線建設」,歷史原因之外,亦無不顯示出這座城市用兼容開放性格創造奇跡的能力。「陪都」是抗戰時期,因為民族生存之責,重慶幾乎容納了一切,包括慘烈的轟炸,生命的付出,也包括重慶人與外來的抗日力量一起,用鎬刨肩擔建成的戰時機場。「三線建設」時期,數十萬外來人口與重慶人并肩一起,共同撒下青春的激情和報國的熱情,博取了難能可貴的收獲。命運有起伏,發展有曲折,但是,這種性格總能讓它尋找并抓住一切可以重新再來的機會。1980年,重慶被辟為外貿港口;1984年,重慶市首創批發和零售相結合,組建了全國第一家工業品貿易中心;近年來,重慶積極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兩江新區、寸灘與西永兩個保稅區,使其與外界交流更加頻繁,形成了高層次、全方位、各領域、大交往、兼容并包的開放格局。毫無疑問,一個城市的性格對其發展是有決定性作用的。而城市的經營者必須善用這種性格,必須為這種性格涂上時代的色彩,賦予其新的靈魂。

  「走出去」效應正突顯

  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說,重慶要主動融入全國深化對外開放新格局,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策略,著力完善開放政策體系,加快建設開放平台,暢通物流大通道,推進口岸便利化,打造內陸開放升級版。這個升級版在其「全球最大筆電生產基地」上有著充分的體現。與中國開放之初的對外貿易加工模式不同,它不僅吸收了國際五大品牌商,而且以「兩頭在外,大進大出」戰略,將之變成全產業鏈的「重慶化」,其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今年將到80%。同時,成功將惠普亞太結算中心「拉」到重慶,說服惠普、思科等在當地建立了研發中心。今年,是中國踏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徵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第一年。重慶將其外貿進出口增長高標在了15%,利用外資保持百億美元以上……兼容開放,是一種與世界溝通的能力。也許正因為身處逼庂峽谷,古老重慶人依靠一葉扁舟走出去,冲破三峽險灘巨浪的峽江號子,才與其它地方縴夫號子是如此的不同,它壓抑而高亢,甚至撕肝裂肺般讓人難以從容。千百年來,重慶人在峽江的絕壁上用最原始的方法鑿出了通向世界的路,大寧河小三峽棧道上的石孔至今訴說著它的不屈和力量。如今,這種性格有了更加遙遠的目標。孫政才指出,重慶要依靠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推進全市對外交往、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積極「走出去」、「引進來」,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十二五」期間,重慶將對海外投資300億美元。市長黃奇帆說,重慶的海外投資,既包括資源,也包括技術、股權。其所實行的「1+3」模式,即每個項目由一個重慶企業集團主導,跟進一家熟悉當地情况的國際投行、一個會計師事務所、一個律師事務所。如同「一個好漢三個幫」,如同峽江縴夫合力拉動的帆船,「1+3」模式反映了重慶的另一個性格團結。激發重慶對外投資力量的「重慶海外產業併購基金」,以很少的政府資源,撬動了巨大的社會資本。2014年,重慶對外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對外工程10億美元。「走出去」效應正在突顯。從新世紀的絲路駝鈴,到從歷史深處走出的峽江新號子,人們看到了一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慶性格。它并不陌生,卻又如此新鮮。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