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顾绣 迷倒各国第一夫人

2014-05-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渝

顾绣《猎鹰图》故宫博物院藏

  顾绣,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2006年5月20日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的戴明教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4年5月21日,彭丽媛邀请出席亚信峰会的国家领导人夫人在上海豫园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文艺演出,其中顾绣传承人苏惠萍可将一根丝线“劈”成240根,用来绣鱼尾巴、鸟翅膀,让彭丽媛和贵宾们惊叹不已,这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这门传统的技艺。

  顾绣是我国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刺绣,指明代中叶以来上海顾名世家眷所绣的作品,是纯欣赏性的刺绣艺术。因顾家所居上海宅院名“露香园”,故世称顾家绣品为“露香园顾绣”。几百年来她始终静静地绽放着,几近枯萎,却依然幽香留世。

  顾绣也称画绣,分明是绣的,却与画难分伯仲,甚至精彩处比画更甚,她倾情表现书画的精髓,不露针迹,不显线痕,使欣赏者实难判别是画还是绣。

  形容顾绣是画绣的另一个原因,乃在于她将刺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紧密融合,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或先画后绣,巧借画色,或绣后添笔,画绣兼容,可谓将丝情画趣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画绣往往需竭尽绣者全年心力,方才完成尺幅大小作品,且用针用丝用料都有独特之讲究,最大限度地达到书画精妙的神韵。顾绣的再一特点是用针用丝的出神入化,人们喜以“针如牛毫,丝比发细”来比喻顾绣的精细,其实“针”如牛毛小、“丝”比头发细的艺术特征在中国四大名绣的精品中都有所体现,却并不是顾绣最重要的特点。顾绣是将绣技画理完美结合,并神形兼备地表现传统绘画艺术风貌的绣种,其用针、运丝的巧、精、善,而不见丝线的绣制痕迹,又看不出绣的起落与针脚,更分不清颜色的前后承起,而由此,铸造了似画似绣的艺术效果,以区别于其他名绣的雅致艺术特征——画绣。其作品受明代松江地区“云间派”绘画风格的影响,刻意追摹宋元名人书画,针法繁复,运丝如笔,配色柔雅,又间以淡彩晕染,颇具绘画之神韵。

  顾名世是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尚宝司丞,就是在内宫管理宝物的官吏,晚年居上海。“名世性好文艺”,见多识广,艺术修养较高,在他的影响和倡导下,他的女眷们也酷爱艺术,善丹青书法,精于女红,尤其擅长刺绣。她们从事刺绣的目的不仅于实用,而是视作上层妇女的修养和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在盛行于世的松江画派画风熏陶下,她们研究继承宋代“闺阁绣”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技巧,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她们选择高雅脱俗的名画作为蓝本,对表现对象深刻观察、细心揣摩,技法上创造出散针、套针、滚针等针法用以极力模仿绘画的笔墨技巧。她们将丝线劈为36丝,“其劈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配色则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夺天工,而山水人物无不逼肖活现”。(《顾绣考》)

  顾氏女眷中较早从事画绣的,是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之妾缪氏。缪氏长于丝绣,巧夺天工,极有口碑,故有“上海顾绣始于缪氏”之说。顾绣名手中,造诣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是略迟于缪氏的顾名世次孙顾寿潜之妻韩希孟(又名韩媛)。据载,顾家内眷顾氏次孙顾寿潜善画,其妻韩希孟丝绣工艺精妙绝伦,摹绣宋元院本画稿登峰造极,气韵生动,呼之欲出,世称“韩媛绣”。董其昌极为推崇顾绣,他为顾绣八骏图题曰:“顾太学家有铁圣,绣此八骏图,虽子昂用笔不能辩,亦当一绝。”她的作品,为达官贵人争相高价收藏。

  顾名世曾孙女顾玉兰,因家道中落,逐设帐授徒,历30余年,将家传秘绣技艺传于外姓。其时,城中四乡许多妇女习顾绣以营生,形成一定规模,当时有“百里之地无寒女”之说。达官显宦、富商巨贾争相购藏顾绣珍品,使顾绣身价陡增,更使顾绣名噪海内。

  但是,顾绣的卓绝是以高素质的艺人和大量的工时为代价的,制约条件很多,所以难以普及,难以为继。清末,顾绣逐趋湮没,以后几乎被人们所遗忘,被吸收顾绣技法和营养而崛起的苏绣所替代。

  上海露香园在明代地属松江府,松江人一直以恢复顾绣为己任。上世纪二十年代,松江慈善机构“全节堂”设立“松筠女子职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均设立“女子刺绣班”。可惜后来学校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再也没有恢复。

  顾氏“画绣”之誉名满天下,其典雅的风格以及丰富的针法对其它绣种影响深远,苏沪之地往往将顾绣与苏绣混为一谈,使顾绣之名几乎成为丝绣工艺的代名词,说明顾绣在绣画艺术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顾绣留给后世的灵魂,其实是绣者的学识和赋予刺绣作品的艺术内涵。追溯历史,韩希孟既是一位书香门第的儿媳,又是一位女画家,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作品的绘、绣相互映衬,绣像的质感呈现得更为精彩,有着水墨丹青和其它绣种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神韵。正是有这样的文化底蕴,才使这样高层次的灵感缔造出顾绣。显而易见,顾绣要求后继者必须得有历史、文学、鉴赏、书画、绣技、热爱本行等综合素质,这些才是最关键的。放到今天,正如苏绣传承人姚建萍所说,“技术以艺术为指导”,需要培养“会绣懂画,懂绣会画”的中国刺绣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