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中投抄底俄罗斯

2014-05-27
来源:香港商报

   中投抄底俄罗斯 机遇伴风险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在相当数量的外国投资者开始撤离俄罗斯之际,中国最大的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却称将继续加大对俄投资力度,此举被外界解读为中国欲趁机「抄底」俄罗斯。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欧美对俄的经济制裁,将加快推进俄罗斯东进的计划,进一步加强与东方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俄罗斯冀望同亚洲加强联系,更希望中国加大对俄的投资来缓解资金方面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或会因俄放宽投资限制而迎来新的投资机遇,但专家同时提醒赴俄投资应注意风险防范。香港商报记者张幸朱辉豪

  俄经济「向东看」

  欧洲央行近日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实际的资本外流规模估计已经达到2220亿美元,是俄罗斯财政部此前公开承认的一季度资本外流总额510亿美元的4倍。这显示美欧对俄制裁已经对其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

  「仅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卢布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跌幅已经超过10%。」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李东表示,俄罗斯市场弥漫着悲观的情绪,乌克兰危机下的西方制裁,使俄罗斯危机雪上加霜,不仅国外资本选择了出逃,就连俄罗斯国内资本也选择了抽离。

  在遭遇西方资本制裁而「挨饿」的情况下,俄罗斯总统普京选择了「向东看」来应对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据俄罗斯官员近日透露,普京计划向中国资本打开大门,取消对中国投资的非正式限制,俄政府希望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吸引资金,投向俄罗斯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等行业。

  5月20日,普京访问中国,这是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普京的第一次出国访问。在此期间,中俄长达10年之久的天然气谈判终於尘埃落定,普京访华,在政治和能源领域,都取得实质性收获。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形势来看,由乌克兰危机引爆的冷战之后的最大规模东西方对立,虽然可能在未来得到缓和,但俄罗斯同美国、欧洲的关系复苏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中俄的长期合作机制有望得到维持。

  中国投资者的新机遇

  有学者表示,俄罗斯主动「投怀送抱」,放宽对中国的投资限制,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博弈中亦有利可寻,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投资者加大对俄罗斯的投资也情有可原。

  实际上,来自中国和中东的主权基金已经成为俄罗斯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向。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的首席执行官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称,RDIF高达100亿美元的基金,九成资金来自中国和中东主权基金。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负责管理一部分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中投公司已经在俄罗斯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中投表示将继续加大在俄罗斯的投资,不仅在公开市场,还将进行直接投资。中投董事长丁学东称,中投对俄罗斯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这意味着潜力巨大,中投从长期着眼,正在增加对俄罗斯的投资,尤其是农业和能源产业。「未来10到20年内,基建领域将带给投资者丰厚的获利机会,而且俄罗斯应该『更新并升级』基础设施。」他说。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简军波指出,中投基金加大对俄罗斯基础建设的投资不足为奇,从国际政治关系方面来看说,国有企业在外国的投资往往能反映中国国际战略方面的调整,特别在目前欧美国家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中俄两国加强经济合作能起到一个双赢的作用。

  「中投基金很好把握了这个机会,利用自身的充足基金对俄投资获得丰盛的利润回报,我认为不仅在基础设施和农业合作方面,中投以后在能源方面的投资也会慢慢加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表示。

  经济互补 须掌控变数

  鉴於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经济成长将缓慢而且可能衰退,在此情况下,一些人质疑中国投资者大力投资俄罗斯是否会有风险。

  有专家认为,中俄的经贸关系走向依然前途未卜。一方面,普京的治理正在激发越来越强大的民族主义浪潮,加之俄罗斯本身的腐败和法治缺失,中国一般企业的在俄投资环境恐很难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和中国能源合作领域的实用主义乃至於机会主义态度,也使得目前达成的油气协议将来的履行情况存在变数。

  正如2011年在经济形势缓和后,俄方停止了通过铁路运往中国的每年1500万吨原油出口。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就此分析,中俄关系的所谓「互补」,其实是当俄罗斯极为需要时才和中国「互补」,不需要时就无需「互补」,这种现象如果用当下的网络流行语来概括,中国只是俄罗斯的一个「备胎」。

  但简军波则持乐观态度,「中国对俄投资的风险非常小,除非俄罗斯反华势力的上台,俄罗斯发生政变扭转目前这种国际政治关系,否则不会出现大的风险,此外,中国的基础建设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因此也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风险。」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