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诺奖得主席勒论中国 扬长避短治影子银行

2014-05-27
来源:

  “影子银行在中国好像(被看作)是一个魔鬼,但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影子银行发展的路径。”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谈道。

  席勒是在5月24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2014年年会”上做出上述评论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都源于流动性泛滥,但各国金融环境的不同,又造成了影子银行形态的分化。

  席勒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并没有外界所描述的那么“邪恶或负面”,而是由创新意识所打造出来的一套银行体系。他称,中国政府应首先对商业银行进行归管,进而对影子银行开展同样的归管。

  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始于2009年。“四万亿”之下,长期的金融抑制及监管体系所导致的市场分割和扭曲,几年内中国金融体系便催生了广泛的影子银行活动,其令人眩目的膨胀速度,使得影子银行风险在2012年成为困扰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

  目前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即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如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如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如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对于中国的影子银行究竟有多大规模,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吴晓灵今年五月在公开场合给出了她的答案。她称,截至2013年末,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超过GDP的40%,仅体系内影子银行规模就已达5.16万亿元;而瑞银的分析师更是称,中国影子银行的实际规模已达到GDP的50%-70%。

  就在西方金融界将中国影子银行视为洪水猛兽之际,席勒却依然淡定以对,并试图提醒人们关注影子银行创新的另一面。席勒今年三月在中国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强调,从某种程度来说,影子银行已成为中国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成功支持了很多中国企业的发展,因此他个人较为喜爱影子银行以及它所代表的集体融资方式。

  席勒同时表示,不能因为影子银行是创新的产物,就要求其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或在各个方面给予支持。每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必须将其融入基本的经济发展规律才能进行很好的调控。

  “但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完全可以让整个国家陷入麻烦的深渊。”席勒在本次上海论坛上谈道。

  针对上述问题,席勒建议中国政府研究并学习影子银行。他称,美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在美国,影子银行已成为新兴行业之一。不过,影子银行创造性的行为目前还很少受到监管和审查,因此也应赋予监管机构更多权利,督促影子银行提供相关信息,在做好监管的同时促进对其的研究。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