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詔安書畫的傳奇 從一個畫派到藝術之鄉

2014-06-03
来源:香港商报 葉晴


  詔安書畫之風興於唐代,經歷代書畫家的辛勤耕耘,丹青耀眼,翰墨飄香,名家佳作層出不窮,到明代已達到鼎盛時期。直至清代,著名畫家沈錦洲及其弟子開創的「詔安畫派」,使詔安書畫以其獨特的風格屹立於中國書畫藝林之中。《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收錄的詔安歷代書畫家多達20餘位。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沿海開放縣的詔安,經濟上取得長足發展,為書畫藝術的繁榮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能書善畫者遍布城鄉,名家輩出,佳作如林,形成濃厚的書畫藝術氛圍。1993年,詔安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書畫藝術之鄉」。香港商報記者葉晴

  東南有鄒魯 書畫代代傳

  詔安素有「海濱鄒魯」之稱,人文薈萃,文風熾盛,書畫藝術氛圍濃厚。據考古中發現的舊石器和岩畫,以及詔安出土的商周印陶,充分說明詔安先民早有書畫藝術的追求。進入唐代,陳政、陳元光父子平蠻戍邊,請建懷恩縣(即今詔安),給這里帶來了中原文化藝術。唐開元年間,著名書畫家鍾紹京被貶任懷恩縣尉,開創了詔安書畫之先河。此后,歷代書畫名家和學者大量進入詔安,或建立書院講學,或應邀來訪,或客居授徒,留下大量曠世佳作,僅梅嶺風景區果老山一處就密布數十塊明代石刻,成為詔安豐厚的文化遺產。

  清朝時期,詔安成為海上交通樞紐,許多書畫家趁商旅之便南下北上遍訪名家,取經學習。而外地書畫家也不斷登臨詔安交流作畫,詔安書壇畫苑日見興盛,名家輩出。以謝穎蘇(字管樵)、沈瑤池、汪志周等為代表的一批書畫名家獨創新風,自成一格,被譽為「詔安畫派」,又稱「閩派」,其畫風影響遍及閩、浙、台、粵及東南亞。如今,許多詔安籍書畫家作品被北京故宮博物院、台灣歷史博物院和日本東京博物院等藝術機構珍藏。

  當代,詔安書畫創作空前繁榮,書畫名家在中國藝壇上更是群星閃耀。譽震國際的現代漆藝革新大師、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沈福文;大筆縱橫寫時代、融匯中西創新意的原上海美協主席沈柔堅;原中國書協副主席林林、台灣十大畫家之一的沈耀初等都出自該縣。如今年輕一代書畫家也脫穎而出,頻頻在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以梅洲鄉為代表的一批農民書畫家創作熱情高漲,亦受社會關注。以書畫見長的詔安,在千縣如林的中華大地上,獨樹一幟,「書畫藝術之鄉」譽滿中外。

  始知丹青筆 能奪造化功

  詔安之所以被稱為「書畫藝術之鄉」,不僅僅因為從這里走出了許多書畫界名人,更重要的是將書畫藝術融入到經濟社會生活之中,以品牌優勢提升文化影響力,將「書畫藝術之鄉」這塊文化金牌變成產業品牌。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舉辦書畫藝術節,吸引各地書畫家前來參展,擴大書畫藝術影響力,并引導書畫藝術走向市場。2000年9月的首屆書畫藝術節被詔安人稱為該縣書畫藝術邁向市場的里程碑。

  目前,詔安縣內各級美協和書協會員多達500多名,畫廊50多家,直接從業人員2000多人,書畫作品年銷售額上千萬元。近年來,詔安抓住民間資本投資各類文化項目比較活躍的有利時機,通過政策支持和扶助,引導各類民間資本進入文化市場。詔安書畫城就是該縣吸引民資發展文化產業的一個典範。

  經濟的發展進一步促進藝術的繁榮,該縣興建的文體中心、美術館、圖書館、游泳館和詔安書畫院等一批高雅的文化娛樂設施,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陣地。人們學書畫、愛書畫、藏書畫的熱情經久不衰,形成了愛好者多、書畫社團多、居所張挂多和書畫展覽熱、帶徒傳藝熱、收藏經營熱的「三多」、「三熱」的獨特「詔安文化現象」。

  翰墨香兩岸 文化架心橋

  詔安作為台胞祖籍地,兩岸往來自古頻繁,書畫交流更是源遠流長。在詔安燦如群星的著名畫家中,對台灣繪畫影響最大的,首推詔安畫派的領袖謝穎蘇。謝穎蘇曾多次赴台講學作畫,從事書畫藝術傳播,台南海東書院、艋胛青山宮、台北板橋大觀義學等學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被譽為台灣畫壇開山祖師。

  早在1998年年底,該縣沈錫純等6位知名畫家應邀踏上台灣寶島,在台北市亞太會館品藝堂舉行「詔安縣書畫作品展」,實現詔安書畫藝術赴台交流的新突破。隨后該縣全國美協會員、工筆花鳥畫家江水沐、盲人畫家沈冰山等也相繼赴台舉辦畫展。

  在大陸書畫家赴台之際,許多台灣書畫家也紛紛來到詔安,或參加書畫藝術節,或舉辦個人書畫展,或與當地書畫家舉行筆會和書畫聯展。詔安書畫藝術已跨越海峽成為兩岸交流的紐帶。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