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跨国药企的中国取舍

2014-06-05
来源:北京商报 肖玮

  葛兰素史克2013年净盈利从上年的45亿英镑增至54亿英镑,年度营收在连续两年下降后恢复了增长。

  不久前,中国公布了对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涉嫌商业贿赂案的调查结果,虽然此举对GSK公司的股价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近期媒体曝光的一系列跨国药企丑闻,使跨国药企与中国市场的话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焦点。面临本国市场药物管道不足、专利到期和价格压力等问题,跨国药企寄希望于中国的市场准入和营收增长机遇。然而伴随整治行动的进行,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合规经营显得越来越重要,退出潮略显夸张,但如何实现中国市场良性平衡正在成为眼下跨国药企必须解决的问题。

  投资者缘何对贿赂丑闻漠然

  日前,跨国医药巨头GSK在华涉嫌商业贿赂案侦查终结。经查,GSK中国公司通过大肆贿赂医院、医生、医疗机构、医药相关协会组织等医药销售相关部门及其所属人员,牟取非法所得数十亿元。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从调查结果来看,对GSK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但业内分析师却指出,投资者对GSK在华丑闻似乎漠不关心,调查结果公布后,GSK的股价并未受到影响,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首先,调查从去年夏天就浮出水面,当时立即产生了影响——GSK去年三季度在华药品销售额大跌60%。

  但是综合GSK从去年被调查至今的股价表现看,此次调查事件对股价基本没有影响,近一年公司股价表现平稳,维持在50-55美元之间。去年7月22日,GSK在伦敦发表声明,承认中国分公司一些高管卷入贿赂案件。但事件并未对股价造成太大影响,当天收盘,该公司股价下跌0.69%,收于51.79美元。而在今年5月调查结果公布后,GSK股价所受冲击也非常有限,小幅下滑0.8%,收于55.43美元,且随后几天该公司股价并没有异常表现,截至昨日收盘GSK股价为53.16美元。因此,负面消息可能已逐渐被股价消化了,并且对投资者心理影响不大。

  数据显示,2012年GSK在华药品销售额约7亿美元,仅为当年集团总销售额的3%。不仅如此,投资者要想进一步找到GSK在中国的营收数据,十分不容易,包括利润状况等更是颇为神秘。所以,投资者往往很难评估中国市场的分量。

  而这样做的不只GSK一家。跨国药企总把中国市场的潜力挂在嘴上,但在盈利能力方面,它们选择沉默。根据国外消息,诺华和辉瑞公布在华营收增长数字,但不公布营收额。强生公布了2013年在华营收数据(28亿美元),但未公布增长状况。默沙东在季报中定期提供在华营收数据,但在利润方面则与其他企业一样保持缄默。

  GSK在华丑闻爆发前,外界一直没有关注跨国药企不愿提及中国销售数据一事。但根据最新披露的调查结果,GSK在华一大违规行为就是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将一部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药品进口后,GSK按照口岸价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单独定价,发改委依据申报资料,以口岸价为基数批准其国内销售药品价格。通过一系列子公司间的倒手以及虚报价格等把戏,GSK的药品在中国的售价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

  “跨国药企不愿透露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状况,不排除其他公司也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将巨额利润留在境外,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扩大对跨国药企的调查范围。”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药企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事实上,近期,包括瑞士罗氏、美国礼来、英国阿斯利康以及丹麦诺和诺德四家全球十大药企均被曝成为有关部门紧盯严防的重点对象。

  但也有消费者担忧,如果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药企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重要,再加上中国医药行业治理风暴越刮越盛,会不会导致部分外资药企索性退出中国市场?去年底,业内就有传言,GSK不排除退出中国的可能。“如果外资药企退出,很可能对部分患者用药产生影响。”消费者罗先生称。

  跨国药企眼中的中国市场

  那么,跨国药企到底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北京商报记者就此问题向六家跨国药企中国公司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前,仅有拜耳和辉瑞两家公司予以回复,其他药企对此始终讳莫如深。

  “2013年,拜耳大中华区销售额达到37亿欧元,约占全球总销售额的9%。目前,拜耳大中华区是拜耳全球第三大单一市场,拜耳在大中华区拥有超过1.3万名员工,大中华区业已成为拜耳全球投资的主要重心之一。”拜耳相关负责人表示。

  辉瑞公司则表示,中国是辉瑞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也是辉瑞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13年,中国超过了日本、比预计提前了两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根据国务院2013年颁布的40号文件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产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而2013年美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是中国的31倍,这种差距意味着中国的医疗卫生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我们认为中国医药市场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新版GMP认证、基层医疗市场的快速成长、研发投入的增加,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多战略合作的机会。”辉瑞公司称。不过,该公司并未透露其中国销售数字,仅表示,中国市场的发展令人鼓舞,辉瑞中国已经成为辉瑞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

  有业内分析师强调,虽然跨国药企不公布中国销售数据,很可能是因为该数据合并到亚太地区总体数据之中,或涉及商业机密,但在目前医药行业刮起治理风波背景下,还是建议跨国药企在华经营状况更加透明。

  另一方面,在看到市场增速的同时,一些中国特有的医药定价及销售模式也让跨国药企如鱼得水。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进口药已经占到了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已经被外资药企垄断。

  很多进口药原料都是中国制造、中国生产、中国包装,其在专利保护期内或者打着原研招牌,价格却高出中国同类药的4-5倍。而暴利也进一步让外资企业有实力组织更庞大的销售团队与医生拉近关系。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通过行贿,外资药企取得了强势市场地位,维系其高价战略。

  而原研药单独定价政策也受到外资药企欢迎。据悉,现在,原研药品的价格可能比一般同品种仿制药价格高出一倍甚至几倍,但所谓原研药主要指的就是一些跨国药企的过期专利药。“既然专利已经过期,就应该和其他仿制药在市场上公平竞争。现在,中国给原研药高定价,除了让外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外,并不利于降低药价”,一位国内药企老总强调。

  退出潮不可能发生

  也正是看到进口药价格居高难下,国家开始采取各种办法以期达到降药价的目的。一份最新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自2011年3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多次下调了多种临床应用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在15%-20%之间,预计定价较高的药品以及进口药品接下来将很可能继续成为发改委的关注重点。所以未来一段时期内,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日子可能有点难熬。

  众所周知,中国庞大的老龄化人口、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中国政府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决心,使得中国早已成为西方企业眼中极具吸引力的市场。但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丰富医疗保险涵盖的医疗服务种类。中国一直在扩展“基本药物目录”,其中所含药品的费用由医保全额报销,其他许多药品费用则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

  业内普遍认为,基本药物的价格上限由发改委制定,并定期调整。制药企业为使所产药品进入地方制定的“医保药品目录”,还要对地方政府以及单个医院给予进一步价格折扣。要想进入政府支持的医疗保险体系获得更高的销售量,企业就得接受更低的销售价格。

  德勤中国区副董事安格斯·科尔就曾指出:“药价下调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趋势。在中国,药企的感受更加明显,有些时候药价调整发生得非常迅速。药价下调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

  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强调,中国方面去年要求外资药企提供其在其他国家的药价信息,这很可能是中国官方使药品定价与其他地区水平看齐的前奏。艾美仕警告称:“中国参考其他地区的药品定价,可能导致跨国药企的销售收入下降15%-45%,这将对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业绩构成重大打击。”不仅如此,中国将实施医疗制度改革,包括改革监管体系、出台新的法令法规等,对医药企业的定价行为更加关注,并开始实施反垄断调查。

  当在华发展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而利润也可能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外资药企是否会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呢?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开发行业委员会媒体沟通总监左玉增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外企应该不会退出中国,总体来看,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确实有一定差距,但作为新兴市场,其增长潜力巨大,外资药企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商机。”

  资深医药专家郝继英也指出,除了药品销售外,中国也是跨国药企重要的新药试验地区。“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疾病种类也多,光这一点就足够吸引跨国医药企业将新产品的试验重点向中国转移。”郝继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据介绍,以肝炎为例,在欧美等国很难找到患者,而这种疾病在中国却非常普遍,据中国有关部门估计,中国有1.3亿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人数比英法两国人口的总和还多。这些患者迫切希望得到治疗。“跨国药企研发出来的一些孤儿药(在临床上使用不太广泛的药品),很可能在中国找到大批患者使用,所以,从研发层面来看,跨国药企非常看重中国。”郝继英说。

  一家北京医药行业协会负责人分析,接下来,跨国药企很可能压缩引入中国的药品品种或放缓引进速度,但不太可能退出。与此同时,跨国药企肯定会让销售更为合规,在调整过程中可能盈利受到冲击,也可能短期内利好国内药企,但不会撼动国内医药市场格局。

  跨国药企在华被调查事件(部分)

  ■2013年6月 葛兰素史克涉嫌经济犯罪被调查。

  ■2013年7月 消息称,比利时制药商优时比在华机构被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查合规相关信息。

  ■2013年8月 法国赛诺菲被曝在2007年前后借“研究经费”名义向79家医院的503位医生行贿,市卫生局将此事上报纪检部门。

  ■2014年5月 葛兰素史克案件侦查结果公布;罗氏确认杭州办事处被查处;礼来、阿斯利康以及诺和诺德被曝在专项整治医药回扣行动中被点名。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