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1

蹴鞠屡过飞鸟上 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

2014-06-16
来源: 香港商报

   世界盃足球赛正在巴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於中国的「蹴鞠」。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的战国时期便出现「蹴鞠」运动,历经千年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这球踢得有多高。香港商报记者黄莺

  唐宋时期最为繁荣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汉文字创意》主编霍者多年专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汉字的研究,他向记者讲解,「鞠」是革字旁,过去所用的材料与现在不同,外面一层皮革,里面塞满了毛发,宋代之前所用的球都是塞了填充物,并不是充气的。「古人所踢的球和现在大小不一样,我怀疑它是从踢毽子衍化而来,更具技巧性。」霍者说。蹴鞠起源於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此外,《战国策》和《史记》均对蹴鞠有着详尽的记述。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已经非常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当时已经作为国家军队训练士兵的重要体能和技巧训练项目,「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设打鞠白打跃鞠三种打法
  蹴鞠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为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宋代有了踢球俱乐部
  中国的女子蹴鞠,汉代就有记载,而唐代宫廷尤为盛行。宫女们踢表演式的足球,同踢毽差不多,没有激烈的对抗与竞争,讲求技艺高超,姿态优美,称为「白打场户」,即不用球门,每人独个儿踢,用脚、肩、头、背等部位与球接触,不让球落地。女子蹴鞠除白打场户外,还有二人场、三人场,都是对踢。蹴鞠是一项非常适合妇女的运动,因而直至明、清仍流行不衰。明代还出现过不少女子蹴鞠的「职业运动员」,她们凭着一身绝技,四处表演,时人为之惊叹。对於蹴鞠在古代的发展程度,霍者表示非常惊叹:「蹴鞠在宋代居然还有『俱乐部』。」当时踢球的艺人们组织了自己的团体,称为「圆社」,专门推广蹴鞠活动和比赛。北宋时期的高俅出身於圆社,王明清的《挥尘后录》记载,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霍者笑称,高俅在当时应该算是「世界足球先生」,「宋徽宗与高俅之间的球友情感不单单是皇帝和大臣那种情感,像铁哥们一样。」
  清朝禁止民间蹴鞠
  蹴鞠运动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提倡也是分不开的。唐宋皇帝大多都重视蹴鞠运动,并把它当作一种军事训练手段,这是唐宋时期蹴鞠运动兴盛的重要因素。元朝是由生活在马背上的蒙古族建立的,他们对汉民族的游戏类型和体育项目不适应,更不提倡。蹴鞠运动逐渐成为民间的纯娱乐性活动。朱元璋称帝以后,严禁军人蹴鞠,并下旨「蹴鞠者卸脚」,但由於蹴鞠运动本身的魅力所在,蹴鞠在民间依然盛行。清朝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对汉民族的蹴鞠也实行了禁止政策。顺治皇帝曾口谕禁止踢球,对蹴鞠要「即行严禁」。乾隆皇帝乾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民间的蹴鞠运动因此没落。
  足球发源於中国
  许多足球界人士及现代足球发达国家多不认同蹴鞠与现代足球的联系,不认同足球起源於中国说,理由是足球在中国并不兴盛。对此霍者说,这个理由站不住脚的,兴盛不兴盛和起源与否并无直接联系。霍者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多数人并不认识甲骨文却都认识楷书,现代足球相当於楷书,蹴鞠相当於甲骨文,经过长期演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并不能否认现代足球是从蹴鞠发展而来。其实人类球类活动的历史痕迹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但形成一种有明确游戏规则的运动方式却在春秋战国。此外,唐代出现的8片充气球比英国发明的充气球早了三四百年时间。目前有据可查的中国最早蹴鞠团体齐云社,比1857诞生的英国最早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要早800多年。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