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欧美强权短视政策系极端主义高潮根源

2014-06-1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綜合報道】遜尼派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接連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和前總統薩達姆的故鄉提克里特,步步逼近首都巴格達。據外媒報道,伊政府軍正在與ISIS展開激戰,最新戰場距巴格達僅60公里。新加坡《聯合早報》昨日刊文稱,極端主義高潮的淵源非常相似,其最大的促成因素,是歐美強權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視國際政策。

  1、西方力撐「聖戰」致ISIS壯大

  文章稱,1996年秋,塔利班武裝力量向喀布爾進軍,受到國際承認的阿富汗政權潰不成軍。阿富汗因此成為「基地」組織的「魚米之鄉」,導致近代史上極端主義的最大高潮,在五年后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中達到頂峰。

  極端主義在短暫沉寂之后,目前再度活躍上升。此后的巴基斯坦卡拉奇國際機場恐怖襲擊事件,以及伊拉克局勢的迅速惡化,完全證實國際社會面臨極端主義的第二個高潮威脅。

  這先后兩次極端主義高潮的淵源非常相似,甚至稱得上是歷史的重演。除了思想根源是同樣的遜尼派激進主義,其最大的促成因素,都是歐美強權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視國際政策。加快「基地」在中東卷土重來

  塔利班組織的興起固然是在1994年,但專家們普遍認為,其根源與拉登創立的「基地」組織一樣,在於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后,西方大力支持的伊斯蘭「聖戰者」運動。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塔利班(意為「學生」)本身,來自沙特阿拉伯為了幫助培養「聖戰者」而出錢舉辦的大批伊斯蘭教經學校。同一「聖戰者」運動,在蘇聯「共產主義」敵人消失之后,迅速把矛頭轉向了同樣「邪惡」的西方世界。

  一個直接結果,便是如今在伊拉克攻城略地的ISIS,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壯大機會和人力物力資源,迅速成為跨越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的最大造反武裝。此外,把伊朗作為頭號敵人的沙特,又成為這一過程的主要財東。

  另外一個主要因素,是華盛頓出於短期利益考慮,放任埃及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的伊斯蘭政黨政府,逆轉「阿拉伯之春」,阻斷了政治伊斯蘭力量通過非暴力手段獲取政治權力的通道,加快了「基地」組織在阿拉伯世界尤其下層「街頭」卷土重來的「合法化」過程。

  美國在阿富汗扶持「聖戰者」力量,雖然落得「9.11」事件「回爆」苦果,好歹先前已經因此加快了蘇聯政權的崩潰,有得有失。奧巴馬政府鼓勵扶持敘利亞反對派,至今連一時搖搖欲墜的巴沙爾政權都未能推翻,卻已經出現「基地」組織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遍地開花的結局。還不提成百上千參加「聖戰」的歐美土生穆斯林青年的日后去向意願。當今世界乃「美國強制和平」

  有人或許會認為如此指責華盛頓有失公允。但是必須看到,當今世界仍然是所謂的「美國強制和平」,美國和北約仍然代表全球無敵的軍事力量,利比亞卡達菲政權的下場,充分證明西方仍然是可以主導中東世界的唯一強權。

  伊拉克亂局目前的最大贏家是庫爾德族,不費吹灰之力接管了石油重鎮基爾庫克。從更長遠的角度看,華盛頓的現行伊朗敘利亞政策明顯違背美國的長遠利益,但是因此促成的伊斯蘭教派內戰,卻符合以色列的戰略利益。

  2、戰局無進展伊軍高層遭撤換

  據英國天空新聞報道,武裝分子17日用迫擊炮和機關槍襲擊了伊拉克最大的煉油廠拜吉,該煉油廠已經被叛軍控制。面對毫無進展的戰局,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當日發表聲明,宣布撤換4名失職的安全部隊高階指揮官。士兵乏訓練無紀律

  聲明說,馬利基解除了尼尼微省行動指揮部總指揮薩巴赫中將、副總指揮拉赫曼少將和參謀長拉扎克准將的職務,并對這些人提起法律訴訟。馬利基同時解除了伊軍第三步兵師指揮官拉希姆准將的職務,稱「拉希姆將因在戰場上逃得不知所終而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聲明說,下一步還將有軍方官員被免除職務并被送上軍事法庭。

  伊拉克政府和情報部門高官說,由於大多數伊拉克士兵都缺乏訓練和紀律,伊拉克軍隊的進攻行動多數情况下由一支約1萬人的特種部隊承擔。這支部隊由美軍訓練,曾與美軍共同行動多年,戰斗力強。

  然而問題在於,伊拉克政府并未有足夠的兵力來把守戰略要地,經常出現某些據點得而復失的情况。此外,教派冲突依然嚴重,什葉派和遜尼派互不信任,這讓極端勢力有機可乘,不少遜尼派還加入極端勢力。美排除直接空襲

  尽管伊拉克戰况危機,美國總統奧巴馬仍然決定不對伊拉克遜尼派極端分子采取直接空襲,而是選擇采取替代策略,例如向伊拉克軍方提供情報,來解決該國的政治分歧,并獲取地區盟友的支持。

  相形之下,伊朗的態度更為堅決。伊朗總統魯哈尼昨日表示,伊朗將堅決阻止「殺人犯和恐怖分子」侵犯鄰國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聖地。他還表示,伊拉克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戰士也準備為阻止極端武裝分子「作出犧牲」。

  3、日媒:伊危機考驗中國外交

  日本《外交學者》17日刊文稱,伊拉克安全形勢急劇惡化,目前輿論焦點多集中於美國的反應,但其實這場危機的迅速結束對中國也有好處。中國不太可能介入伊冲突

  文章稱,隨着中國對全球投資的擴大,中國對地區安全形勢的關切也隨之增加。2003年,中國強烈譴責美國入侵伊拉克,但并無介入意向。但10年后的今天,中國在伊拉克的利益使北京難以坐視不理。迄今,伊拉克的石油生產基本未受暴力事件影響,因為大多數油田位於伊拉克南部,而冲突集中於北部。

  不過,確保石油供應并非中國在伊的唯一利益。實際上,中國的安全關切越來越多地與遏制恐怖組織影響力相連。北京看到全球恐怖主義網絡與新疆武裝分子恐怖活動的聯繫,於是參與全球反恐。

  中國不久前才初涉「仲裁之水」協助調解南蘇丹內戰冲突雙方。但北京不太可能在伊拉克采取類似做法。首先,伊拉克冲突反映的是教派關系緊張,中國不太可能想直接介入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冲突。此外,阿拉伯國家聯盟雖然譴責恐怖襲擊,但反對外國干預伊拉克。

  隨着中國全球活動的擴大,地區性危機對中國利益的影響愈發直接。伊拉克的暴力不僅構成對中國石油利益的挑戰,也挑戰中國總的外交政策原則。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伊拉克如今的亂局美國難脫關系,因此幫助伊拉克恢復穩定的責任主要在美國。中國可以在中東地區采取一些主動策略,比如給予伊拉克政府必要的幫助,協調美國與伊朗等國的合作,但中國不能引火焚身,替美國承擔責任。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