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状元爱“赚钱”是种标签化消费

2014-06-20
来源:华商报

  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针对1952—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6月19日《京华时报》)

  若不是高考状元这个光鲜的群体,所谓的最爱“赚钱”专业的调查报告,恐怕很难令人侧目。很显然的是,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高考状元们此番又被“躺着中枪”,成了消费时代的一个标签化消费对象。高考状元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者,追求更有市场前景和发展前途的专业,本就属于人之常情。相比于状元考生而言,状元们因为较高的分数,显然自我选择的空间更大,因而对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更有就读的资格。相反,其他考生并非不想就读热门的“赚钱”专业,只是受分数所限只能退居其次,如此现象本是一种常识,作为一种调查结果进行单独强化,并无多少可供参考的价值。

  不是“赚钱”热门专业造就了高考状元,也不是状元们的选择,让“赚钱”专业更热门,归根结底都是市场的选择,都是确保就业的需要。一个专业既然热门,显然是求者众多而竞争激烈,若只是“一个人就读的专业”,哪怕你是分数再高的状元,也有可能面临无处就业的尴尬。专业热不热,赚钱不赚钱,跟是否属于高考状元并无关联。

  这些年,有高考就必然会炒作高考状元。从高考状元满分题,到高考状元内裤,再到高考状元房,将高考状元作为商业噱头的范围越来越广。自然,有褒也必然有贬,高考状元没有杰出者引发的应试教育反思,高考状元放弃白领自谋职业的争论,高考状元没有找到工作的嘲讽,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之一个高考状元的身份,让一个人甚至一个群体,都背负着过大的压力,成为商业消费和大众娱乐的对象。状元最爱“赚钱”专业,不过是这种炒作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延续。标签化生存,恐怕是当下社会最大病灶。农民工如此,高考状元同样如此,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难免遭受某种偏见,无以免受随之而来的歧视。结果,群体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对立越来越尖锐,你在消费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同样在消费你,并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从仇官到怨富,从嫌贫到爱富,阶层间的固化和阶层内的分化,为标签化生存和身份化歧视埋下了隐患。

  最爱“赚钱”专业是标签化消费的变种,在全民娱乐至死的年代,在功利而浮躁的社会语境下,如何让价值观念、评判标准和身份认同回归理性,趋于常态,才是当下最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