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一股难求 新股申购乌龙频现

2014-06-24
来源:北京商报

   这一轮新股申购上演的乌龙戏不少。上周有机构因打新套现险些“砸盘”,也有的因缺钱而放弃申购。但令人不解的是,一些已缴纳了申购款的投资者,因未能及时参与网下申购,最终也功亏一篑。

  新股申购频现乌龙

  上周,几只新股集中申购,按新规网下投资者需全额缴纳申购款,一些买方机构因缺少闲置资金而不得不抛售股票,也由此引来恐慌情绪。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太小也不适合打新。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产品部总经理告诉记者,资管产品规模至少要几千万元规模,才能保证2000万元市值及2000万元资金进行打新,申购新股对净值的波动影响也会比较大。

  目前,除了部分券商已成立资管子公司,其他券商的自营和资管部门轮流为打新定价已成主流,而自营参与资金量更高。

  其中,联明股份就受到了券商自营资金的追捧,单是提交了有效报价的就有齐鲁、国泰君安、东北、国信、海通、安信、东吴、国都、广发证券等十几家券商,以申购数量1200万股,发行价9.93元估算,每家券商都投入了过亿资金申购。但报价在有效范围内的机构最终仍有不少没有获得配售,原因要么是“缺钱”,要么就是“钱太多”。

  以联明股份为例,机构打新资金不足而未缴纳申购款的有2家,而包括齐鲁证券自营在内的8家配售对象既未参与网下申购也未缴纳申购款,足见打新资金的紧张程度。

  也有些不缺钱的机构,比如,光大证券5只资管产品均已缴纳了申购款,但未及时参与网下申购而功亏一篑。无独有偶,东方自营、民生人寿、昆仑健康保险(放心保)等5家配售对象在申购依顿电子时,也出现缴款而未申购的情况。

  一位投行资本市场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上述投资者在入围有效报价之后,未按照新规到交易所电子平台操作确认,故而资金白白冻结,实则没有成功申购,纯属乌龙。

  次新股机会呈现

  上述上海券商资管产品部总经理表示:“次新股也蕴藏着机会,对新股的研究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年初发行的一批新股中签率也很低,当时他所管理的产品虽未中签,但因对某只新股估值充分,次新股价格仍在最初的报价范围内,他买入次新股后所赚颇丰。

  东方证券等五机构打新悲剧:因不熟悉规则而申购失败

  继此前有打新机构因银行系统故障未能及时缴款招致打新夭折后,昨日依顿电子又曝出有机构缴足了申购款却未确认申购数量,从而导致没有获得配股.

  按照依顿电子昨日发布的网下配售结果显示,在该股的网下申购过程中,有五家配售对象缴纳了申购款但未及时参与网下申购,打新行动因此失败。“倒霉”的机构分别是民生人寿保险、昆仑健康保险、东方证券自营账户、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光大阳光基中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其中民生人寿保险本来是拟顶格买入依顿电子的,其参与询价时报出的拟申购数量是6300万股。然而很不幸,不论他们为此次打新准备了多少资金,缴足了多少申购款,如今都已化为一场梦。

  其实,在打新夭折的案例中,既出现过“未申购未缴款”的现象,也出现过“已申购未缴款”和“缴款金额不足”的现象,但像上述这种“已缴款未申购”的情况却并不多见。那么,这种失误是怎么造成的呢?对此,北京的一位证券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是未缴款的话,那有可能是投资者没有准备好那么多钱,但他们都已经按时缴款了,却没有确定申购数量,这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他们可能不熟悉打新的程序和规则,以为报价时报了申购数量就可以了,不知道后面还需要再确认”。

  的确,按照机构打新的规则,机构打新应该是分两步走,一是先参与新股的询价并给出自己报价和拟申购的数量,二是再次确认申购数量并缴款。以依顿电子为例,该股的询价时间是6月13日-16日,此时,想打新的机构需给出自己对该股的报价和拟申购的数量;6月17日确定发行价;6月18日-19日正是网下的投资者确定申购数量和缴款的时间。

  从这些程序上看,显然前述五家机构是在第二步中未录入申购资料,于是一场打新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