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資本市場謹慎前行難解飢渴

2014-06-27
来源:香港商报

  中國資本力量與隱憂系列報道之一

  在中國經濟高歌猛進的黃金歲月里,與頭頂無數光環的實體經濟相比,中國的資本市場顯得特別的低調,而且一直為人所詬病。詬病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中小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博弈中,均慘敗而歸。同時,資本市場前進的腳步遠遠跟不上實體經濟的步伐,也成為人們抱怨最多的理由。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成型的中國資本市場,實際上早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前行最重要的動力之一。但眾多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普遍認為,中國資本市場與整體經濟發展之間的結構性失衡日趨明顯。在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背景下,一直以謹小慎微之勢前行的資本市場已完全不能滿足中國經濟复雜且龐大的需求。香港商報記者鄧明宇

  經濟要素市場化配置

  近來不斷起起伏伏的IPO新政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中最令人關注的事件。而6月18日開始的新股上市步伐則標誌著,今年以來,IPO重啟之路終於塵埃落定,苦候多時的千億打新資金再度成為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前行的先鋒。經過20多年發展,已成為全球第二的中國資本市場,再度顯示出中國資本市場在經濟要素市場化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深圳一交易中心負責人吳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中國資本市場已成為經濟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現代經濟體系中,一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源、人才、資本、專利等各種經濟要素配置效率。資本市場的興起和壯大,加速了中國經濟要素的配置方式從計劃向市場的轉變。而且資本市場的制度安排和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也使中國在深化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廣泛得到了來自普通民眾的支持。

  影響金融改造升級

  資本市場對經濟要素的配置影響首先體現在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造升級。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金融體系由間接融資完全主導。資本市場的出現和發展,改變了這種格局。截至2013年末,中國股市市值已超過銀行業資產達到美英等發達國家比例。中國主要商業銀行,通過上市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引入了市場監督機制,改善了公司治理結構,也提高了運作的透明度,在全球商業銀行中位居前列。同時,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拓寬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範圍,并為銀行和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了多元化的資金運用渠道。

  其次,中國資本市場已成為中國企業融資發展的主要平台。截至2013年底,滬、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共有2469家。其中主板1413家上市公司,中小板701家上市公司,創業板355家上市公司;上交所944家上市公司,深交所1525家上市公司。總股本24740億,總市值達15654404億。而2013年的全國GDP總量僅為568845億。

  中小板和創業板使很多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起步的家族性企業逐步引入了現代化企業管理方式,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中92%是民營企業。資本市場不僅加速了中國經濟的現代化進程,也推動了相關法律體系和會計制度不斷完善,促進了信用體制的逐步建立,帶來了「家庭理財」等全新理念。

  資本市場4大板塊

  主板市場也稱為一板市場上市企業多為大型成熟企業,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2004年5月,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

  創業板俗稱二板市場,又稱為創業板市場扶持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成長性企業,為風險投資和創投企業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

  場外市場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為其運營管理機構。

  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俗稱四板市場)特定區域內的企業提供股權、債券的轉讓和融資服務的私募市場,一般以省級為單位。

  4板塊構成多層次資本市場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眾多私募、投行及券商眼中,中國資本市場雖然被投資者詬病不止,但中國資本市場總體來說,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在全球來說,都屬於出類拔萃的。在政府的強力主導下,中國資本市場只用了20多年時間就幾乎完整跨越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并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國際慣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從歷史上看,資本市場是商業信用發展的結果,也是股份制和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依託於美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成長起來,同時也對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美國資本市場遵循了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經歷了非常曲折的過程。

  政府市場合力打造

  但與成熟市場自下而上的「自然演進」的發展模式不同,中國資本市場是在政府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逐步探索和發展起來的。

  中國資本市場出現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試點。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少量企業開始自發地向社會或企業內部發行股票或債券集資,隨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熱」。1990年,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1992年1月,鄧小平在南方談話后,股份制試點進一步擴大,中國資本市場開始了快速發展。同年8月,在深圳發生了因搶購股票而造成混亂的「8.10事件」,暴露出資本市場缺乏統一管理體制的弊端。同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標誌著市場納入統一的監管框架。

  經過20多年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后,中國基本建成了一個股份全流通的市場,逐步建立起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構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個資本市場體系由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兩部分構成。

  場內市場的主板市場也稱為一板市場,指傳統意義上的證券市場(通常指股票市場),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證券發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場所。主板市場對發行人的營業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標準較高,上市企業多為大型成熟企業,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2004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批覆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從資本市場架構上也從屬於一板市場。

  創業板(俗稱二板)二板市場,又稱為創業板市場,是地位次於主板市場的二級證券市場。在上市門檻、監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條件、投資風險等方面和主板市場有較大區別。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成長性企業,為風險投資和創投企業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

  場外市場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為其運營管理機構。同屬場外市場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俗稱四板市場)是為特定區域內的企業提供股權、債券的轉讓和融資服務的私募市場,一般以省級為單位,由省級人民政府監管。

  這4大板塊的資本市場與證券公司主導的櫃台市場共同組成了中國當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嚴重滯后經濟發展水平

  「雖然在中國政府雷厲風行的行政手段下,中國資本市場避免了美國資本市場自下而上『野蠻生長』帶來的種種問題和弊端。但隨之而來的重要問題就是與市場需求脫節,或者說是嚴重滯后。」某券商投行部負責人陳瀟對記者說。與一些發達國家金融產業發展過度不同,中國金融體系中直接融資依然嚴重比重偏低,完全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中國經濟中企業和資金「兩頭過剩」的結構性缺陷問題依然持續發酵。一方面大量中小企業面臨融資困境,另一方面大量社會富餘資金流動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從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結構來看,美國股票市場中,紐交所2311家公司,納斯達克2717家,場外報價市場2385多家,粉單市場6199家,灰色市場6萬多家,大致呈金字塔狀,結構相對穩定合理。而中國資本市場結構像一個倒金字塔,主板1413家,中小板701家,創業板355家,新三板800餘家。

  完全背離經濟增長

  另外,近年來一直為投資者詬病的就是資本市場的糟糕表現,完全背離了國民經濟增長趨勢,同時由於國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制度與市場環境脫節),中國資本市場幾乎沒有價值投資,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幾乎所有的投資行為都是投機,在這種情况下,資本市場的各種功能被封閉或者扭曲,投資者的信心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今年的首次IPO重啟,由於推出的IPO新政造成的巨大市場反差,更引發眾多投資者對監管層的信任危機。完全由政府主導的資本市場體系發展模式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考驗。陳瀟認為,市場化改革是客觀要求和歷史趨勢,改革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在改革的過程中,行政手段逐步放松,市場本身的獎懲和約束機制又尚未建立起來,很容易出現問題。同時,市場的快速發展,也要求現有的法律法規不斷做出調整、補充和完善。另外,尽管中國股票市場規模很大,但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還與發達市場有很大差距,抗冲擊能力遠遠不足。中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與國際同行相比總體實力偏弱,完全不能滿足中國國經濟國際化的需求。每年中國企業參與上萬家海外併購,但沒有一家國內券商能為他們提供財務和戰略諮詢的服務。即使這些國內券商是這些企業IPO承銷商,也無法與國外券商競爭。「資本市場已經跨越了國界,而監管還止步於境內。」陳瀟說。

  細水難解深度資金飢渴

  深耕中國資本市場10餘年的深圳某私募基金負責人吳宇峰對記者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現在的規模雖然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依然遠遠不能支撐中國經濟發展龐大的資本需求。目前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雖已初現雛形,但真正具有融資功能的只有主板和二板市場,其他的三板、四板市場單純從融資功能來看,與當初設計的目標相去甚遠。

  一方面,市場十分飢渴的資金需求,但資本市場目前的涓涓細流卻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深度資金飢渴。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場外卻存在大量的镕置資金,波濤洶涌,卻找不到出口。源於資本逐利的天性,這些資本正在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到經濟運行的各個層面。但這種隱蔽式的滲入不僅提高了渠道成本,實體經濟假如依賴這種高成本資金發展,無异於飲鴆止渴。

  從歷史上看,資本市場和一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相伴相生,而脫離經濟社會需求的金融發展會帶來災難。在美國歷史上,代表著社會民眾和實體經濟的「主街」,與代表著虛擬經濟的「華爾街」是一對相互依存的矛盾體。凡是兩者結合得比較好,美國經濟社會就發展得比較順利;凡是兩者偏離,就會給經濟社會帶來沉重的打擊。

  上個世紀最后1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了30次以上的交易所併購案,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從世界級企業的成長來看,過去的一個世紀,從誕生成長到市值1000億美元的過程,通用電氣花了100年的時間,微軟花了20年,而谷歌只花了7年。這個事實說明世界的競爭正在加速,也說明中國企業如果不能與資本市場的社會化資源平台相結合,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將很難有機會獲勝。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