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风雨的京杭大运河,曾经象征着帝国的脉络,如今却游离在现代文明之外。一端是干涸断航的旧河道,蜿蜒伸展在北方大地上。另一端虽浸没在江南的烟雨中,看似繁忙却掩盖不住地渐渐被人淡忘。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摄影:王芯克 金辉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河水既是生活用水又用于灌溉农田。读中学后,船只往来渐渐稀少,河水越来越脏几乎成了黑河。1982年,杭州市开始了对运河水系最大规模的动迁改造,300多家单位和7000多户居民,2.7万人搬离河道两岸。我家就在那一年搬离了中河。”——王芯克
杭州城内的东河和中河都属于运河水系,东河开凿于五代,北接运河,南接中河,东河、中河总长10多公里,从1982年开始综合治理,1999年开始全面动迁整治。图为整治前的东河河段。
2008年11月25日,整治后的东河两岸郁郁葱葱,高楼林立。
明末,运河入钱塘江处改闸为坝,江河阻隔。1983年,浙江省和杭州市启动了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新开河道6.97公里,建成三堡船闸,江河重新连通。图为1998年10月26日,两艘300吨级货船从钱塘江过三堡船闸进入运河。
三堡船闸自1989年2月一线船闸正式通航运行后,1996年12月二线船闸投入运行,现日均通航量约为140船次。图为2013年9月4日,一艘500吨级的大型货船从钱塘江过三堡船闸进入运河,
1998年11月,拱宸桥左右几公里没有桥梁,周边居民必须靠拱宸桥过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