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香港回歸17周年紀念日,香港各界舉行多場慶祝活動。反對派則組織大游行,向特區政府施壓,爭取所謂“真普選”。由于此前剛組織了非法的“政改公投”,自詡得到“民意籌碼”的反對派把游行人數視做繼續對抗的“子彈”,事前就鼓吹期望游行規模突破2003年的50萬人紀錄,掀起一場香港回歸以來“最強烈的政治颶風”。雖然關注政改的示威者不少,但香港媒體紛紛強調,參與游行的人五花八門,訴求眾多:既有爭取15年免費教育的家長,也有舉着彩虹旗的同性戀團體。
少數激進反對派在游行后發起“佔中”預演,徹夜佔領中環部分道路,圍堵特首辦公地,直至2日“迎接”特首梁振英上班。他們的人數雖不算多,带給香港社會的“殺傷力”卻令各界擔憂,因為它有可能成為全面“佔中”的序曲。有香港媒體警告,反對派中正出現更多激進甚至是狂熱分子,導致香港漸漸形成一種“暴民政治”風氣,他們在摧毀太平盛世。“這真是香港和港人的不幸”。
大游行求眾多
香港政府和多個民間組織1日分別舉行一系列回歸紀念慶祝活動。早晨8時,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慶祝香港回歸17周年的升旗儀式,懸掛國旗及區旗的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飛越維港上空。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稱,香港特首梁振英、前任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以及行政會議成員和中央駐港機構代表均有出席,不少香港市民及游客到場觀看。由“愛港之聲”舉辦的花車巡游活動周二上午從尖沙咀出發,到全港各區舉行慶祝。駐香港部隊當天開放昂船洲軍營,對外展示兩艘輕型護衛艦和一艘導彈護衛艦及部分裝甲車和槍械,供市民參觀。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會長李家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七一期間,由慶委會和各大團體籌辦的活動多達200余項,參加活動的團體多達2600個,預計吸引全港45萬人參加。香港《文匯報》稱,“節目單”亮點紛呈。無論是觀升旗、看賽馬,還是舞龍舞獅、紅館開唱、購物狂歡,香港市民成為歡慶的主角。BBC網站稱,在慶回歸17周年酒會上,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各界就落實普選特首有不同意見和建議,這是香港多元社會的正常現象,可以理解”。他同時表示香港的經濟成就來之不易,警告勿做影響香港穩定、破壞香港繁榮的事。
反對派當天組織的示威游行動靜也很大。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民間人權陣線”發起“七一大游行”。游行從下午3時30元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起步,由于天氣炎熱,中途下暴雨,不少參與游行的人士中暑不適,也有等候多時未能出發的民眾發出鼓噪。香港《星島日報》網站稱游行隊伍和警方多次角力,在銅鑼灣崇光百貨一带,有“學民思潮”成員要求警方開放東行車線,還有示威沖開鐵馬。香港《明報》稱,“民陣”1日晚在游行糾點中環遮打道舉行晚會,邀請不同人士發言,還播放台灣“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及陳為廷的錄像片段。截至晚上10時30分,游行仍在繼續,此時距離從維園出發已經過去7個小時。
每年的七一游行人數都被外界當做觀察香港社會的一個風向標,今年反對派尤其對游行數字格外在意。“民陣”幾天前就宣稱,期待游行人數突破2003年50萬人的規模。《明報》 1日稱,反對派剛于上周日結束“公投”,稱超過78萬人投票。但旦“公投”只能被歸納為抽象數字,街頭人數猶如對“公”結果的驗收確認。所以“佔中”發起人之一的陳健民直接喊話“今年是2003年之后最重要的一場七一游行,希望人數能超越2003年。”他明白此番游行的政治意義,公投票數是籌碼,游行人數是子彈,必須雙彈齊飛,“和平佔中”才可強力落實。
對于游行人數,各方說法差異巨大。香港警方稱,至1日晚7時30分,由維園出發的游行人數為9.2萬人。“民陣”稱,有51萬人參加游行,比2003年的七一游行還多1萬人,是歷來最多。港大民意研究計划估計,游行人數在15.4萬至17.2萬之間。雖然游行聲勢不小,但媒體紛紛強調參與者並非全為政改而來,而是一個“大雜燴”。BBC網站稱,參加游行的人有不同訴求,有人要求2017香港舉行“真普選”;也有來自香港新界東北的居民反對港府撥款開發東北的計划,這些人带來很多香蕉葉,呼籲“保衛綠色家園”。游行人群當眾還有带了彩虹旗的同性戀團體,呼籲反對歧視。現場記者看到,示威者有要求進一步推行小班教學的教育團體,有要求設立動物警察的愛護動物團體,甚至還有扯起雪山獅子旗的“藏獨”組織。台灣、澳門的一些社運人士和激進團體也出現在游行中。“七一既是對香港回歸的慶祝和紀念,也是集中表達民意不滿的機會。”香港資深媒體人紀碩鳴1日對記者說,有七一游行以來,每年都是各種訴求的大雜燴。今年比較明確的就是普選問題,當然也夾雜着要改善經濟、改善住房等訴求。現在正好在政改諮詢期,必然這種訴求會多起來。中央党校香港問題專家趙磊對記者表示,無論是幾萬還是幾十萬人,不能把游行者看做一個整體。一部分人是對民主程序感興趣,也有一部分人是被裹挾的,還有很多人對經濟利益感興趣。另外有一些人則是別有用心的,希望香港“出事”,大陸“出事”。
激進團體預演“佔中”
除了游行,少數更激進團體還趁機將對抗行動升級。據《明報》報道,“學民思潮”和“學聯”表示, 1日晚發起通宵“公民抗命”后續行動,兵分兩路預演“佔中”,向政府施壓。“學聯”將佔領中環遮打道至2日早8時,學民則通宵圍堵特首辦, 2日早“迎接”特首梁振英上班,要求他當面響應“佔中公投”結果。他們將1000支綠色熒光棒掛在特首辦外,寓意希望政府對“公民提名”開綠燈。《南華早報》網站1日晚的即時消息說,遮打道已經被示威者佔領,數百名學生在記者的圍觀中坐在地上。“學民思潮”領導人開始向“佔中”的學生發表演講,稱他已經准備好警方可能對他噴胡椒噴霧。
針對激進分子的挑釁,香港警方1日表示,游行后留守屬于未經批准的集結,警方有責任保護公眾秩序,將適時采取果斷行動。香港《成報》稱,香港的示威一向以和平兼有秩序進行而自豪,但今年的七一卻令北京、香港政府、工商界,甚至市民擔心癱瘓中環的噩夢會降臨。雖然示威者稱“和平而非暴力”,但從上次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划示威所見,一些暴力、滋事分子只要混雜其中,主辦方根本無力控制場面,只能眼巴巴看着對打現象。
不少人站出來抨擊“佔中”團體激進做法。香港《文匯報》 1日稱,激進團體預演“佔中”是公然挑戰法治,漠視社會福祉。新界社團聯會秘書長陳勇表示,“學民思潮”不斷將“爭取民主”的口號掛在嘴邊,但言行完全演繹“最劣質”的民主行為:當學界方案進入“全民投票”名單時,他們以為勝券在握,可以挾持投票結果,任意妄為;現在輸了,便立即發難,急忙出來“佔中”。“這種輸打贏要、唯我獨尊的態度,令人擔心。一手毀壞民主列車的,就是這班人。”
香港電台稱,特區政府發言人1日針對七一游行表示,尊重市民發表意見的自由和權利,一直鼓勵市民通過合法途徑,以和平方式表達意見。發言人同時強調,執法部門會嚴格依法處理違法和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明報》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1日表示,中央支持香港依法普選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因為所謂全民投票和游行規模而動搖。
“暴民政治是香港的不幸”
為什麼許多年輕人更為激進?《紐約時報》 1日發自香港的報道稱,收入和財富分化嚴重以及缺乏經濟機會加劇了年輕人不滿。美國Quartz網站1日稱,一些人對香港經濟變化的不滿與日俱增,特別是對貧富分化加劇,經濟機會下降。一名31歲的銀行職員說,她和朋友擔心就業前景和購房能力,在富有的內地人推動下,房價節節攀升。這也是她決定在7月1日游行的部分原因。
然而無論如何,通過政治暴力劫持民意都不可取。紀碩鳴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佔中”等口號對年輕人形成很大的刺激性,刺激了一些香港年輕人走上街頭。他們徹夜“佔中”,實際是以癱瘓香港的方式向政府施壓。受損的是香港自身。用這種激進的方式來抗議,激化了很多矛盾。
“暴民政治破壞核心價值”,香港《大公報》 1日以此為題稱,香港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一是“繁榮穩定”,二是“太平盛世”。最近幾年,香港社會日見政治化,內斗不止,內耗不息。而且,反對派之中,出現了更多的激進分子,甚至是狂熱分子,令反對派的反政府活動,包括示威、游行等,發生了愈來愈多的暴力行為,導致香港漸漸形成一種“暴民政治”的風氣,摧毀了太平盛世,破壞了繁榮穩定。這真是香港和港人的不幸。
趙磊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香港有些人想通過民主暴力克隆泰國和烏克蘭的模式。這種少數人的訴求與民主精神相違背,侵犯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影響世界和內地人對香港的態度,甚至會影響香港的經濟和投資。趙磊說,改革開放30年,香港可以說是中國的寵兒,內地部分資源甚至是向香港傾斜的。但寵兒也要承擔責任,香港應用民主繁榮和秩序來回饋大陸。我們要反思,讓寵兒身份的香港,轉變成承擔責任的香港,讓香港學會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