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中央对港政策的根本

2014-07-03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骏

  周八骏

  经历「占中」所谓「全民公投」和七一游行之后,香港政治气氛坏到了极点,毫不夸张地说,香港这颗「东方明珠」被推到了「浩劫」的边缘。

  不能只看民意一时起伏

  有人居然称,这是中央对港政策产生偏差的结果。例如,《明报》2014年6月24日社评《正确理解占中投票,对港政策勿一错再错》就断言:「中央应该放下斗争心态,重新审视实际港情,全面检视对港政策,回归尊重历史与尊重现实的原旨,让香港能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真正落实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由港人自行解决内部矛盾与分歧。中央介入香港事务,只会起到治丝益棼的效果」。

  判断中央对港政策的依据究竟是什么?是香港社会主流民意抑或更广阔更深刻的因素?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先明白什么是「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宗旨。《基本法》序言说得很清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今天,反对派利用特区政府管治和施政失误,煽动一部分香港居民对国家主体政治体制的不满情绪,发动「占中」,在特区政制发展议题上非法实施「全民公投」,完全违背「一国两制」的宗旨。有人不加以指责,却批评中央对港政策,岂非颠倒黑白?

  一般而言,政策对错固然要看民意,但是,不能根据民意一时起伏而是必须置于国家或地区整体长远利益。

  特殊而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关乎特区与中央宪制关系,关乎香港在国家的地位和定位,不能只看香港的民意,必须同时看全国人民的民意。「占中」发起人陈健民称,香港政制发展涉及700万市民,与内地13亿人口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对《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无知或故意歪解。陈健民还表示,如果内地就香港民主发展举行公投,内地居民都会支持香港人有真普选,为内地树立良好示范。这不仅完全是他一厢情愿,而且,是公然挑战国家主体的政治体制。

  不能偏离「一国两制」

  香港政局为何恶化如斯?归根到底就在于特区各项事务偏离了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正确轨道。

  即使特区第二届政府最初一年,大力推动CEPA签订和开始实施,客观上符合香港经济融入国家主体经济的大趋势,却是从解决香港本地经济困境出发。十多年来,历届特区政府一直没有引导香港社会认识CEPA不断拓展是反映香港必定也必须融入国家主体经济的大趋势,以至于对两地经济融合的一系列措施一直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香港有利的,譬如,内地金融开放政策,多多益善;给香港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譬如「自由行」游客越来越多,则要求中央严加控制。

  反对派一直鼓吹香港经济是特区内部事务,中央不能干预。请问:在两地经济已然趋于融合的背景下,香港有哪一个经济问题和哪一项经济政策能够关门独自处理?

  然而,香港相当多居民不明白这一道理,或者明白这一点却不甘于此而产生政治逆反心理。今天,香港民意偏向于反对派要求的所谓「真普选」,原因就在于此。

  有人问:为什么「九七」前中央能够从香港民意出发制订「一国两制」方针,而今却在香港政改和进一步贯彻「一国两制」上罔顾香港民意?

  答案很明确:「九七」前制订「一国两制」方针是因为香港民意与「一国两制」宗旨相一致;今天,在特区政制发展走向普选目标时,中央不能向反对派所煽动的香港民意退让,是因为香港当前民意的倾向同「一国两制」宗旨不一致。

  「一国两制」是在「一国」之内13亿人民绝大多数所生活的制度同700万香港居民所生活的制度之间相处的关系。反对派企图先实施香港「真普选」,再改变国家主体政治制度,是欲变「两制」为「一制」,从根本上颠覆「一国两制」。

  所以,上述《明报》社评的立论是错的。当务之急,不是中央需要修正对港政策,而是香港相当一部分居民需要端正关于中央对港政策的根本认识。对此,香港媒体应当承担作为社会公器应有的责任,不能够以新闻和言论自由来推诿,更不能够以维护新闻和言论自由为借口来替反对派张目。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