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法兰克福7月7日电 题:驻法兰克福经商领事王卫东:中企投资德国不是为了“偷技术”
针对部分德国媒体对中资企业投资德国“就是为了偷技术”的猜忌,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领事王卫东近期在法兰克福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判断过于武断,带有偏见。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在德国的中国企业都是出于企业战略发展考虑进行“产业投资”,而非仅参与分红收益目的的“财务投资”,中国企业投资德国是一件“双赢的事”。
看重技术但不唯技术
官方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在德国的中资企业已超过2300家。2012年中国成为德国第三大投资项目来源国。2013年,中国在德国的直接投资项目数达139个,仅次于美国和瑞士。
但有德国媒体报道称,中国企业在德国搞并购实属“包藏祸心”:一旦把技术“偷”到手,就会“过河拆桥”,拆除德国企业原有厂房和设备,遣散员工。
对此,王卫东在接受中国商务部率领的媒体代表团采访时直言,德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工业企业大多拥有业界领先的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在德进行投资合作的确主要看重德方的技术、设备、管理和营销网络,“这是自然和正常的”。
但他同时强调,来德国从事投资和商业并购的中国企业“均抱有长远的眼光和真诚的合作态度”。从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的项目来看,这些中国企业对当地企业并购后均制定了长远发展计划,不仅没有如传言所说的那样拆除工厂,反而会追加投资,通过合作拓展市场,为被并购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大多数并购后的企业,不仅保留了当地的工作岗位,还增加了雇员数,对解决当地就业和税收做出贡献。
王卫东透露,目前参与对德生产型实体企业并购投资的中国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各自的战略投资考虑进行“产业投资”,把自身成本控制、市场渠道的优势和德国企业的技术优势进行嫁接整合,提升自身档次。“对于双方企业而言,这是一种双赢。”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彭泽近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企业在德国做得很成功。”除了他自己对华为等中国企业印象深刻外,“如今,德国公众和媒体已经了解到,中国企业的考虑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他们也了解到中国企业其实是非常好的雇主”。
彭泽同时表示,“中国制造”近些年异军突起,在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上均有很大进步,部分产品已经成为老牌制造强国德国的“重要竞争对手”。他认为,中德企业之间是良性的竞争,为双方都带来了发展机遇,“德国企业应当有足够的自信,平静面对竞争”。
对于德国媒体对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的不公正和不客观的报道,王卫东谈陈,虽然近几年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对中国企业在德合作也造成了一些困扰。他建议中国企业正视这一现实,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树立长远合作发展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主动与当地媒体进行沟通,以行动展现和维护中国投资的良好形象,逐步消除偏见。
群雄逐鹿但非恶性竞争
长期以来,“窝里斗”被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困扰。有业内人士直言,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之路上最怕“他乡遇故知”: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同行的恶性竞争“杀伤力”更大,不仅易招致质量纠纷和劳资纠纷,还损害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形象,导致企业整体利益受损。
在德国的中资企业是否也在互相“拆台”?对此,王卫东表示,虽然法兰克福领区内中资企业众多,但由于各自有细分市场和独特优势,且德国法律健全、市场环境规范,目前并没有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
不过,王卫东也直言,中国一些在德上市公司在德交易市场上存在较大问题,这对中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不利,也会影响中资概念企业上市的形象。领事馆经商室为此特别与德交所和部分企业举行座谈,引导并推动中国在德上市公司成立了德国中国上市公司联合会,努力改变在德上市中企遇到的困境。
“要卖设备,先‘卖国’。”华为技术德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岳伦的这番感悟在“走出去”中国企业中不乏共鸣。在打造企业品牌的同时,合力打造国家品牌,利用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助推企业发展,是已经“走出去”的中资企业的共同愿景亦是努力方向。
中国政府对此亦有深刻体认。近些年,关于“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高层在出访时也频频化身“超级推销员”,落力推介中国品牌。在德国法兰克福,王卫东所在的经商室积极为企业服务,不定期与企业面对面,“嘘寒问暖”了解情况,并对症下药帮助排忧解难。如举办讲座、座谈会等活动,为在管理体制、文化融合等方面遭遇困惑的中资企业答疑解惑,组织企业定期交流相互取经等已经成为惯例,并取得了实效。
2014年1月,德国中国商会在柏林成立,这是在欧洲国家成立的首个中国商会。该商会由在德运营的主要中资企业创立,旨在促进中德双方经贸交往,为中国企业投资德国市场服务。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能源部长加布里尔在商会成立仪式上表示,“中国商会的成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清楚的信号,表明中国企业将长期活跃在我们国家”,“我们对此表示热忱欢迎”。他并表示,“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是双赢的事,为德国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
人民币清算业务市场广阔
在多个国际金融城市对人民币清算中心的竞逐中,法兰克福后来居上。2014年3月28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德两国央行签署合作备忘录,法兰克福由此成为欧元区唯一的人民币清算中心。
今年5月,中国银行总行向法兰克福分行增资10亿元人民币。6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成立于1989年5月,是中国金融机构最早在德国开设的分支机构。
王卫东指出,鉴于德国经济复苏势头日趋强劲,以及中德两国经贸关系“越走越近”,扩大基于人民币的对华贸易将利好双方,这为法兰克福成为欧元区人民币清算中心奠定了市场基础。
近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伙伴。据中国官方数据,201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1615.6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三成左右;中国对德直接投资额约8亿美元,增长近50%。目前,在中国的德国企业超过8300家。
作为传统金融重镇,法兰克福汇聚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中国最大的五家商业银行也均在当地设有分行。未来,法兰克福还将发展成为欧洲的金融立法和监管中心,这在技术上为人民币清算中心的运行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在王卫东看来,中德两国政治关系稳定,无历史遗留问题,两国政界和企业界均对中德发展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也为法兰克福成为人民币清算中心扫清了潜在障碍。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此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欧盟之外最受德国民众欢迎的合作伙伴。
随着经贸往来的频仍和实体企业业务需求的增长,近年来,在德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和结算量增长迅速。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在德中资银行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8月,在德人民币业务交易总量已达1800多亿元,主要中资银行已经能够向企业客户提供几乎所有人民币产品和服务。
王卫东说,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中心的确立将大大扩大和加强欧元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这对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法兰克福成为人民币清算中心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王卫东同时表示,与英国、法国、卢森堡等国相比,德国的人民币相关金融业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要充分发挥法兰克福的优势,使其为中德企业间贸易和投融资提供更多机会,仍需两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付出更多努力。
7月6日至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度访问中国,这是默克尔上任八年第七次访华。今年早些时候,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双方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有舆论称,眼下,中德关系已经进入“最好的时候”。中德经贸合作也有望在政治暖风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