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施秉 與龍的不解之緣

2014-07-10
来源:香港商报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之物,盤古有之;中華地大物博,各地各族,「龍」型和拜祭的方式方法各有千秋。貴州施秉,西南邊陲的一個小城,擷山水而得名。在以苗族為首的多民族共享發展中,積澱了豐盛的文化產物,或以有形文化展示、或以行為文化表現,或以精神文化傳承、或以語言文化講述……細數細看,還真能與龍文化有絲絲聯繫。許入介 奉力

    亮龍祈福鬧新春

    施秉傳統的「亮龍」又叫「火龍」,皆因串成其身的「龍蛋」各有一塊「草鞋板」(把京竹片從一頭輕輕破開,只留根部連接,再將棉紙搓成的紙捻纏裹在分開的竹片上,紮好后放入桐油鍋中去煎炸成型,點燃后插入龍頭,龍身內的照明用品)燃燒發光而得名。

    正月初三是每年各條街開始扎「亮龍」的日子,記者歷時十餘天,走進沙河街、走進「亮龍」傳人之一的田應祥先生家院子,走到西街、文化街,跟隨了「『龍』的一生」。

    按老規矩,人們舉著龍去拜廟、拜井,到街上各家和周圍幾個村子里掃宅。一台龍燈鑼分為鬧堂調、過街調、耍龍調三大類。「龍」沒出行先鬧堂,「鬧堂調」鑼鼓有召集、通知、玩手藝、抖威風等各種味道在里面。「龍」游移街上,聽見有鞭炮炸響,看見人家門前設有香案,擺放著果酒供品,那麼這戶人家要「接龍」。這時「過街調」先停,龍頭老爺上門說四言八句,祝福賀喜接龍人家。等「龍」入戶繞堂出來,或在堂屋里面放炮火接龍之時,「耍龍調」響起:「鈸擊龍頭鑼催尾、鼓棒錘在龍頭水;鑼鼓聲隨龍身轉,天人合一壯龍威。」

    施秉玩「亮龍」延續了古往今來的傳統:農历正月初九「出龍」,經歷「開光」、掃廟、掃井后開始為期七天的玩龍--每天晚上夜幕降臨后,各條街的「龍」陸續起身環城展示一圈后,就到接龍人家「驅邪」祈福。一直到正月十五,「亮龍」的「升日」。臨近24點,各條街的「亮龍」都要來到縣城中間的舞陽河河床上,祭祀「化龍」將「亮龍」點火燒掉,使之「升天」,來年的正月初九才能獲得「重生」。

    水龍祭祀呈祥瑞

    在「中國漂城」施秉,有一種潑水狂歡活動--玩水龍。水龍,又名青龍,是施秉縣城關地區曾盛行的求雨祭祀活動。每逢天旱,當地群眾便自發組織起來舉行,整個活動時間為13天,走街串巷的舞龍,龍到之處,每家每戶用木盆、木瓢舀水潑龍。

    出龍前,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擺上供品,焚燒香紙,向天神、龍王祭祀,「天地自然,穢氣消散……水龍神,水龍神,你把三災八難帶入海中,徹底埋藏,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隨后,玩龍的隊伍便可出發了,出發時一路敲打銅鑼作為前導,水龍跟隨其后,邊舞邊走,街道兩旁的住戶用瓢、盆盛水潑向龍身,以龍頭為重點潑水對象,男女老少都可參與潑水,其景其情,熱鬧非凡。    玩水龍在施秉已有上千年歷史,每逢久旱無雨,群眾就擇定吉日玩水龍求雨,舞龍的隊伍所到之處,街道兩側的居民就用水潑龍,舞龍結束后將水龍投入舞陽河任其自行沉入水中。群眾都說潑水龍的水是「吉祥水」,水潑得越多,則表示吉祥如意,興旺發達,當年就一定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如果誰要有幸被潑上吉祥水,就會事業發達,財運興隆,萬事吉祥如意。

    龍舟競渡彰和諧

    據記載,清水江獨木龍舟節起源於施秉縣雙井鎮平寨村,其歷史悠久,年年賽龍,已遠近聞名,家喻戶曉。每年在這里都要舉辦清水江獨木龍舟起舟儀式,居住在下游的清水江沿岸各村寨的獨木龍舟都要到這里來參加起舟后,才能舉辦獨木龍舟有關活動。

    古樸碩大的龍舟,別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平時舟身被放置在村口專門搭建的亭子里,龍頭放在村里推選出的鼓主家,農历520日至23日期間巫師會按傳統做法「起龍」,之后用竹篾將子舟和母舟并列扎成一排,裝上精雕細刻的五彩龍頭。

    龍舟出發前,各寨在龍舟附近的河灘上放一張四方桌,桌上有1升米,米上點有3炷香,放12元錢,巫師手提一隻公鸡站在桌邊念巫詞,招集山神、樹神、祖宗前來保祐龍舟平安比寨,平安回歸。之后巫師用茅草沾河水灑向龍舟并一刀把鸡殺死,比賽結束后,巫師又用同樣的方法歡送山神、樹神、祖宗。

    那天,在賽龍舟的江面附近沙灘上還進行球賽、賽馬、斗牛、斗鸡等活動,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還有少男少女們的「游方」。而嫁出去的姑娘還要挑「棕粑」回娘家,拿來鴨、鵝到舅舅家的船來挂在龍頭,有的送豬、或牛來送。一表示祝福祝賀,二表示豐年大吉。然后舅舅家殺鴨斬鵝或宰豬牛,唱歌跳舞招待,誰家客人越多,表示他家或家族年運越好。

    划龍舟是為了紀念苗族祖先在清水江敬畏自然、勇戰自然的活動方式。所以,無論是兩排人站立划橈的姿勢和裝束,還是采木鑿舟,下水到競渡,其相關的儀規、禁忌和傳說,無不體現出一種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文化氣息。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