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葉佩瑜報道:「千祈!千祈!千祈!洗手!洗手!洗手!」2003年沙士肆虐香港,港人幾乎隨身帶備消毒用品洗手,但時至今日,情况已完全不同。衛生署昨日公布一項調查,發現只有約四成受訪者在過去3天一定有使用擊液洗手,而符合有使用擊液及搓手20秒以上洗手法則的人更不足一成,當中男性、單身及在職人士表現較遜色。衛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建議,市民應隨身攜帶酒精搓手液等消毒用品,以及常洗手,從而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馮宇琪昨日於簡報會表示,為了解市民對個人及環境衛生的知識、態度和行為,署方於今年1月至2月期間,透過電話訪問形式,訪問了2001位年滿12歲或以上的香港非住院舍居民。
男性與單身者表現較遜色
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市民能正確指出需要洗手的情况,如:接觸眼、鼻口前、如廁后、處理垃圾后、觸摸公共物件后等,更有超過九成市民同意注意手部衛生能預防傳染病,但只有37%人在過去3天洗手間有使用擊液,受訪者的搓手時間中位數更只有10秒,符合洗手法則即使用擊液及搓手20秒以上的人僅得7.5%,而男性、單身及在職群組在處理手部衛生方面則較遜色。
得36%人有呼吸道症狀戴口罩
至於在預防飛沫或空氣傳播疾病方面,超過八成人能正確指出需要佩戴口罩及預防飛沫或空氣傳播疾病的有效措施,但只有57%受訪者在過去3天,咳嗽或打噴嚏時一定有用手或紙巾遮掩口鼻,而於過去3個月,當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發燒時,一定有佩戴口罩外出的人更只得36%。
掉垃圾洗手咳嗽掩口鼻倒退
馮宇琪分析,市民普遍對預防飛沫或空氣傳播疾病有相當認識,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未能全面做到,而在咳嗽、打噴嚏時用手或用紙巾遮掩口鼻的男性則較少,與2005年同類型調查比較,市民於咳嗽或打噴嚏后有洗手及接觸公共物件后有洗手兩項指標表現有好轉,但在處理完垃圾有洗手及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或用紙巾遮掩口鼻兩項指標表現卻稍遜色。雖然市民普遍對潔手有相當認知,但在日常生活中則未必做到,特別是男性及單身人士情况更為嚴重,市民常常誤以為,看不到便沒有,但細菌其實無處不在,舉例:1克糞便即含有1萬億細菌,不以顯微鏡放大根本不知道。
衛署要求病人吃藥洗手
衛生署感染控制處主任黃天祐強調,良好的手部衛生是預防感染最有效方法之一,用擊液及清水洗手又得,用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亦得,做法既簡單又符合成本效益,署方特別要求病人最起碼在吃藥前、進食前及如廁后必須要潔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出最新的手部衛生指引,當手部沾有明顯污垢或如廁后,或必須以擊液及清水洗手60秒,但當手部沒有明顯污垢時,則只需用酒精搓手液潔手20秒即可。
倡跟從7步曲健康在洗手
他提醒,一般人潔手時經常忽略掌、指、罅等位置,即使洗手后亦未必乾净,建議市民跟從潔手7步,即依次由手掌開始,再到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即可完全消毒雙手,打擊病菌,為自己及身邊人帶來更乾净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