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銀保轉向個險 內險股潛力待發現

2014-07-14
来源:香港商报

   內地保險業迎來新單保費收入增長,卻受銀保新規實施及銀保產品退保問題困擾。但內險業逐漸走出低谷,加上業務拓展空間廣闊,內險股仍受市場注視。縱使內險H股較A股貴,滬港通未必帶來即時股價刺激,惟個別內險股市盈率較低,業績表現理想,還是值得投資者留意。香港商報記者陳輝

  個險表現亮麗

  內地保險業年初錄得「開門紅」,市場推算包括中國人壽(2628)、中國平安(2318)、中國太保(2601)及新華保險(1336)在內的四間主要內險企業,在今年首4個月的個險新單保費收入按年錄得8%至57%增長,以中國平安及新華保險表現較突出,增長率逾五成。此外,今年首季銀保渠道新單保費亦增長強勁,四間保險集團相關保費收入同比增長五成,有些甚至增近3倍。

  業界分析,關於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新規於4月生效,部分銀保產品要停售或更換,不少公司藉詞「以后買不到」或「新產品更貴」等,催谷銀保產品銷售。另一方面,年初個別信託產品兌付發生危機,部分原擬投向非保險類理財產品的資金,亦轉而流入銀保產品。個險銷售增長,則因保險公司預期4月銀保新規生效后銀保業績倒退,故轉向個險市場。有保險企業甚至把原本支付銀行的高額佣金,轉而支付給保險代理,以催谷個險銷售。

  銀保現退保潮

  事實上,銀保新規施行后,銀保產品銷售下滑,拖累整體保費收入。單計5月,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及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分別較去年同月下跌2.6%至16.6%。更麻煩的是,內險股現在也要為過往催谷的銀保產品業務「埋單」——首季前述四間保險集團,除中國平安外,其餘年化退保率分別為5.1%至8.8%,當中新華保險退保情况惡化得最厲害。有業界直指,銀保產品銷售以高現金價值產品為多,產品容易引發退保。

  保險業務「開門紅」后銀保業務下滑,投資業務環境亦不見得特別理想。內險股投資收益主要受債市影響,但內地債市投資收益正在放緩。內地投資業界指,欠缺財險及其他業務貢獻的內險股,盈利增長會受壓。在前述四間內險企業中,中國太保是壽險和財險兩條腿走路,中國平安是以保險業務為核心的金融集團,非保險業務利潤占比達26%。中國人壽及新華保險則是相對單純的壽險企業。

  業績兩極化

  首季業績結果顯示內險股盈利增長兩極化,這與她們的業務結構不無關系。業務多元的中國平安,以及較少依賴銀保業務的中國太保,盈利增長均逾四成。新華保險及中國人壽盈利表現則明顯滯后:新華保險靠加大信託資產投資保障資產收益率,但盈利僅同比增長6.5%;中國人壽盈利更同比倒退28%。

  縱使內險股盈利表現參差,但內地投資界相信,內險企業保費收入增速將會加快,內地保險業已逐步走出低谷。他們亦認為,內地推出優先股試點制度,內險股將會受惠,因為優先股給予內險企業提高投資收益率的機會,同時內險股亦可利用優先股制度進行集資,緩解資金壓力。此外,內險A股較H股出現大幅折讓,料內險A股在滬港通制度下出現價值修復。

  滬港通難刺激

  內地實施優先股制度,無疑增加內險股投資機會,惟按多家內銀股公布的發行優先股細節,優先股股息率并不高於普通股多少。此外,內險A股較H股有折讓,倒過來說等於內險H股較A股昂貴,滬港通對內險H股股價未必帶來利好。

  中國平安盈利增長強勁,市盈率13.2倍低於同業,惟移動平均匯聚背馳指標出現熊差距,短線走勢料有反覆。中國平安獲瑞銀及花旗列入偏好股或焦點股名單,反映券商對該公司股票看法正面。新華保險近日股價走勢向好,移動平均匯聚背馳指標在牛區出現牛差距,市帳率1.4倍較其他主要同業屬偏低,但相對強弱指數仍處70超買水平,短線或有回吐壓力。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