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滬遠大博納拍賣推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2014-07-15
来源:香港商报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斗彩瓷器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彩瓷品種,它始見於明代宣德年間,但卻是在明代成化年間發展成熟。斗彩瓷器先用青花鈷料在瓷坯上雙勾畫出圖案紋樣的輪廓線,然后施透明釉入窯用1200℃-1300℃高溫進行第一次燒制,燒成取出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然后再入窯用900℃的低溫進行第二次燒制而成。明代成化年間的斗彩瓷器以其造型精巧圓潤,畫意高潔樸雅,彩飾清麗鮮美而聞名,這當然與成化皇帝個人的審美情趣密切相關的。

    鸡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罷,它們存世量還不算太少,鸡缸杯在故宮就有20多件,台北故宮也有收藏。成化斗彩中最為珍罕的是三秋杯,全世界也是寥寥無幾,比鸡缸杯還要珍貴,堪稱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奼紫」難仿后世興叹

    這是一隻輕靈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潔白細膩、薄如蟬翼的胎體上繪了兩隻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躚飛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隻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濃而無光,然而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徵,這也是后世仿品無法仿效之處,這種紫彩就是所謂的「奼紫」或「差紫」。這是由於當時工藝不到位,當時的工匠對紫色的配料與燒造沒完全掌握才燒成這樣,后來的工藝水平提高了,反而摸不清當年的「差紫」,是怎麼「差」出來的!

    這樣的斗彩瓷杯一共有兩個。由於杯上描繪的是秋天的鄉居野景,而歷時三月的秋季又有「三秋」之稱,因此這種瓷杯被賦予了「三秋杯」的雅稱,與它溫文爾雅的造型和紋樣相得益彰。三秋杯的底款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柔中含剛,遒勁有力,給人一種寧拙勿巧、以拙取勝之感,顯得十分隨性、稚拙,乍看起來,猶如孩童所寫,故又被稱作「嬰兒體」。有人認為它是成化帝親筆書寫,根據就是這個款識風格在所有成化器上都如出一轍。孫瀛洲先生曾編成六句歌訣來辨識此款:「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可見書寫者之灑脫不羈、信手拈來。現此三秋杯珍藏於上海遠大博納拍賣有限公司,將參加上海遠大博納和香港環球國際聯合舉辦的2014香港秋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