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苗 上海报道
没有红头文件、没有新闻发布会,济南市政府取消了限购。此前,呼和浩特已率先取消限购政策。最近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取消限购的消息层出不穷,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加入这一行列。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救市手段五花八门,财政贴息贷款、购房补助等较为常见。近日,安徽滁州市房管局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当地就业创业人士安家补助申请办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取的这份文件显示,所谓的安家补助,即为购房补助。
当地规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技师,凡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当地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144平以下,不含二手房)即可申请补助。
实际上,滁州并不是安徽省第一个出台此类政策的城市。早在今年5月底,芜湖市就发布了允许二套房申请贴息贷款、外地调入人员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新政,并调整了二手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这是芜湖近两年来第三次出台救市政策。
上述楼市新政和之前安徽的铜陵、宣城大同小异:刺激购房者买房,救市目的非常明确。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经济冷却速度让人惊讶,这让过去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压力倍增,大部分地方政府认为,取消限购政策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
而相对于过去十年中,43次政策性调控,179余份部委文件的房地产的调控措施,本届政府只做过一次官方的阐述:即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本届政府完整的房地产“调控”思路,除对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做出详细部署外,对房地产市场的要求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依据这样的调控思路,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限购政策。但考验地方政府智慧的是,取消限购之后,如何制定一个体系完整促进地方房地产健康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对于库存压力大的城市,限购的取消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购买需求的入市,拉动当地楼市的成交,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要有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各司其职。”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事实是,今年3月以来,地方政府小心翼翼地通过种种口径试探着房地产调控的局部松绑,措施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公积金管理办法变更、鼓励创业就业买房、放松买房落户政策等手段。
“一方面,分类调控的政策思路给了地方自行裁夺的空间,另一方面,本届政府将房地产放归市场的态度非常明晰,地方‘救市’则是在摸索这一政策的真谛。”尹伯成认为。
夹缝中的微妙平衡很难摸索,这恰恰是地方政府应该承担的焦虑。过往的调控路径是中央出国N条,地方依葫芦画瓢出细则,所出政策是不是违背市场规律,调控结果不理想怎么办,地方政府没有动力负责任。
现在的情况是,中央政府定出了尊重市场规律的红线,地方政府在这条红线下可自主发挥职能。什么是真正能够让房地产市场和地方经济共同良性发展的政策?不会有人直接下达,地方政府必须拿出智慧和耐心自己去寻找,做不到的或将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