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P3联盟中国遇红灯 航企抱团谋变求生

2014-07-18
来源:香港商报

   日前,中國商務部發布第46號公告稱,對備受關注的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達飛海運3家航運企業設立網絡中心經營者(即P3聯盟)集中反壟斷審查案作出禁止決定。被歐美監管部門放行的P3聯盟,在中國遭遇「紅燈」出乎各界意料,由於中國的否決,集運聯盟化時代原本即將成型的最大一塊拼圖宣告解散。專家表示,考慮到各種因素,中國拒批P3也在情理中,是符合中國戰略需求的,同時專家指出,P3流產不能阻擋聯盟競爭的大趨勢,其創新商業合作模式也將改變班輪運輸業的未來生態,中國航運企業也應順應這種趨勢,從自身著手,運用好航運金融工具,增強競爭力,走出目前困境。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P3模式震驚業界

  P3網絡長期運營聯盟是由全球前三大集裝箱班輪公司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和達飛海運在去年6月宣布成立,計劃合計投入船舶252艘,260萬TEU的運力,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和達飛分別投入110萬、90萬、60萬標箱,占比依次為42%、34%和24%,以在亞歐、跨太平洋、跨大西洋航線上合作運營。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月1日,馬士基、地中海、達飛在亞洲-歐洲航線運力份額分別為20.6%、15.2%、10.9%,分別排名第一、第二、第三,任一交易方的運力份額均超過其他競爭對手,因此P3的運力規模和合作模式一公布,便震驚了整個航運界。

  歐美難再單方制定規則

  該聯盟原計劃合作期10年,計劃最快在2013年四季度落實,2014年二季度開始聯合運營。此前,P3已經獲得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的批准,各界對於P3在中國的獲批也普遍抱持樂觀態度,但出乎各界意料,P3聯盟在中國遭到了否決。

  對此,馬士基航運回應稱,P3相關成員接受并尊重中國商務部的決定,決定停止關於P3網絡的準備工作,不會實施此前關於P3網絡的相關計劃。由此,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強的航海聯盟宣告流產。

  值得注意的是,P3雖然有關世界海運市場,但沒有尋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或者國家集團的批准,只尋求美國、歐盟和中國的批准,而中國在美國和歐盟批准之后否決了。有分析稱,上述否決意義重大,對於有關世界經濟秩序的決定,充分昭示了中國的全新地位,表明歐美單方面制定規則的時代過去了。

  跨界整合產業鏈

  在聯盟競爭的大趨勢下,航運聯盟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從1990年開始,就先后出現了全球聯盟、馬士基海陸聯盟、偉大聯盟新世界聯盟以及CKYH聯盟,但值得注意的是,P3聯盟的構想,與傳統的班輪聯盟不同,不僅規模更大,而且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徐劍華表示,傳統的聯盟成員雖然不盡相同,共同點卻是都基於共同經營船舶、互租船舶、互換或共享艙位這些運營方式。「與此前的各種合作相比,P3聯盟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合作,如果說19世紀末的運價公會是班輪公司合作1.0版,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艙位租賃是2.0版,90年代中期的聯盟和超級聯盟是3.0版,那麼,P3聯盟就是班輪公司合作的4.0版。」徐劍華表示,因為P3聯盟創新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營運操作中心,為3家班輪巨頭搭建了一個船舶運營的統一平台,并且為了規避歐盟的反壟斷法規,這個中心完全不涉及銷售與營銷,這正是P3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所在。

  據P3聯盟介紹,網絡運營中心會將3家公司的貨源統一分配,統一監控,統一處理信息,統一調度船舶,統一調整運力,統一分攤成本,正是這些「統一」,讓P3能在創新商業模式的同時整合企業價值鏈。P3聯盟的資源整合最特別的是,它的整合不是人們所熟悉的沿上下游進行的產業鏈或供應鏈整合,而是一次跨企業邊界、跨服務邊界、跨客戶邊界的價值鏈整合。

  有航運專家表示,P3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整合企業價值鏈,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和優服務,這是傳統班輪聯盟無法比擬的,尽管P3聯盟流產,但它的4.0版合作模式必將改變班輪運輸業的未來生態。

  拒批P3符合中國利益

  對於否決P3聯盟,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有關負責人解釋稱,商務部對P3相關市場份額、市場控制力、市場進入、行業特點等因素進行了評估,認為本次集中完成后,交易方將形成緊密型聯營,在亞洲-歐洲航線集裝箱班輪運輸服務合併運力份額高達約47%,市場集中度亦有大幅提高。

  海通證券港航分析師姜明歸納了商務部反對P3聯盟的三個主要原因,首先是歐線份額太高,控制力明顯增強,極有可能損害貨主的利益;其次是P3計劃通過聯合船舶營運中心JVOC來調配運營船舶,商務部認定其屬緊密型聯營,控制市場的嫌疑進一步增加;而中國輪船公司反對可能是P3流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表示接受并尊重中國商務部的決定,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安仕年仍對此表示「意外」,他一再重申,P3聯盟是要實現運營上而非商業上的合作,旨在使班輪運輸更有效率,為貨主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聯盟網絡的成員在銷售、市場及定價政策等方面會繼續保持獨立競爭的關系。

  市場應由多家經營競爭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P3聯盟好比一個下水道系統,各個井蓋看起來是獨立的,但地下管網是連通的。此外,在P3涉及的三大航線上,除了跨大西洋航線,其他兩條航線均覆蓋中國主要港口,顯然,相比歐美,P3對中國班輪業的影響最大。

  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表示,世界海運市場本身應該是由多家經營競爭,這在全球化趨勢下,對於各國貿易發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而P3聯盟最終結果是導致資源過度集中,進而形成壟斷。

  劉斌分析稱,「商務部此舉是順應國際海運自由化、多元化的趨勢,尤其是在中國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的大背景下,拒批P3完全符合中國航運安全和經濟利益。」

  聯盟競爭是大勢所趨

  有專家表示,雖然P3聯盟流產,但聯盟化依然是大勢所趨,尤其在全球經濟不振、海運市場低迷的情况下,聯盟合作在有利於提高集運行業集中水平、改善供需失衡。此外,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本就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投資大、風險高,在此基礎上,航運企業之間開展一定程度的合作,包括船舶共享協議、艙位互換協議等已成為業內共識。鹿特丹港務局副總裁EmileHoogsteden就曾在2013國際海運年會上評價,多年前航運界就出現了各種協作,P3聯盟是整個航運界演進的邏輯結果,是聯盟競爭時代的必然產物。

  事實亦表明,競爭聯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P3聯盟風潮的帶領,促進了行業抱團取暖的步伐。今年3月,全球第四大航運公司長榮海運已經結盟CKYH,重新組建為CKYHE聯盟,以此來壯大市場實力,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亦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大聯盟競爭時代來臨

  G6聯盟去年12月上旬也特別宣布,為應對P3霸主,要將合作業務拓展到跨大西洋和亞洲-美國西海岸的航線,而作為G6成員之一的德國最大班輪公司赫伯羅特意欲收購智利南美輪船,欲與未來將拓展至南美市場的P3聯盟相抗衡。

  「很明顯,新時期的航運市場競爭格局,已經從以往航運公司之間的競爭,演化成聯盟之間的競爭,大聯盟競爭時代正在到來。」劉斌說。

  他并指出,如果P3沒有被否決,2011年底由「G6聯盟、CKYH聯盟、A.P.穆勒/馬士基集團、地達聯盟」構建的四大聯盟格局,將被改寫為「G6聯盟、CKYHE聯盟、P3聯盟」三大聯盟鼎立抗衡的局面。顯然,中國的否決對全球航運競爭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但即使沒有P3,未來整個集裝箱航運市場也將變成聯盟之間的對決。

  中國航運企業仍陷寒冬

  業界普遍認為,三大航運商沒能如願結盟,中國遠洋、中海集運等中國集裝箱航運巨頭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強大競爭對手的退出無法改變目前的市場形勢,中國航運企業仍然處在困境之中。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永鋒認為,雖然2013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一,但船隊規模僅列世界第四,在航運市場競爭激烈的情况下,中國的航運企業并無優勢。「中國出口的貨物大都執行FOB價(離岸價),進口大都執行CIF價(到岸價),運輸主動權不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這導致了巨額的服務貿易逆差。」上海航運經紀人俱樂部秘書長劉巽良說。

  除了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外,受大宗商品需求萎靡的影響,海運需求不振,無論是集裝箱航運企業還是乾散貨航運企業,盈利狀况都呈現出惡化態勢,尤其是乾散貨海運市場,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BDI(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收於850點,年內跌幅超過60%。

  走出困境需從自身著手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亦顯示,中國航運業的經營狀况在繼續惡化,二季度船舶運輸企業景氣指數僅為88.09點,較一季度下降0.1點,仍處在相對不景氣區間。事實上,受近年來低迷的航運市場影響,中國航運業已經持續虧損,在A股市場上,2013年「十大虧損王」中航運企業上榜4家,退市長油更是以59億元巨虧居首,而中國遠洋在去年變賣資產保殼后,今年一季度主營業務繼續大幅虧損,一季度净利潤虧損18.8億元,中遠航運披露的一季度業績快報中亦顯示公司仍未擺脫虧損局面。

  姜明認為,P3被否對中國航運企業的利好有限,該事件也不影響行業的供需大局,中國航運企業要想走出困境仍需從自身著手。

  航運金融或成救命稻草

  中國航運業的慘淡亦是全球航運業的一個縮影,受全球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自2008年以來,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運費水平趨低,運力過剩常態化。此外,中國航運業的困境還有自身的特殊性。上海航交所負責人分析道,一方面是目前中國正處於經濟換擋期、調整期和消化期疊加階段,其中消化期的去產能化政策對航運業的影響很大;另一方面,國際貿易出現從多邊到雙邊、屬地化新趨勢,這對中國航運業來說有風險和影響。

  加快航運衍生品開發

  困擾中國航運業的「內憂外患」遠沒有消弭,對於航運業如何走出困境,有學者建言,增強中國航運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加強管理和營銷,從低成本、高效率、低排放中尋求突圍。其中,利用好金融衍生品工具為航運業助力已成為業內的共識,早在2009年,國務院發布的19號文件就明確提出,要豐富航運金融產品,加快開發航運衍生品,為中國航運企業控制船運風險創造條件。

  由於船運行業運價波動風險巨大,中國船企、貨主對航運金融產品的需求巨大,中國也在加快航運衍生品開發的步伐。借上海自貿區成立的「東風」,全球首個運力交割型航運金融衍生品——南北線煤炭運力衍生品合同已於去年10月在上海航運交易所上市交易,標誌著中國航運金融實現了真正的跨越。

  有業內人士認為,開發航運金融衍生品,不僅有利於航運企業獲得更好的金融服務,對冲風險,同時也有利於銀行等金融投資機構方,開發航運金融產品將成為航運業、金融業進一步融合的渠道和橋梁。「金融產業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帶來穩定、超額收益,因此航運與金融業的融合有利於平抑航運周期,可以說,航運金融是目前航運業的救命稻草。」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斌說。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