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期货传教士”的读报生活

2014-07-18
来源:期货日报

   我成为期货人与《期货日报》创刊恰巧同年同月,当时报纸名字叫《期货导报》。从1994年9月到期货公司上班开始,它便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旧报纸的战争

  “阿姨,侬又挪报纸收去卖特了啦!”

  做单不顺手的客户小张喜欢基本面研究且有剪报习惯,公司橱窗里取下的《期货导报》惯常都是被他收去的。

  “不是我,我总是礼拜五等你们回去了才收旧报纸的。”保洁阿姨一脸冤枉,对小张朝旁边使了个眼色。

  “胖子,是不是吃盒饭又拿我报纸来垫?!”

  胖子摆出迷迷瞪瞪的样子:“啊?可能谁拿错了。”

  @#¥%……&*

  旧报纸的战争时有发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互联网尚未普及,市场信息极不对称,期货公司一项基础服务就是向客户提供市场信息。我所在的信息部每天会将《期货导报》正反贴在交易大厅的橱窗中供客户浏览。若是哪天到了开盘时间报纸还没送到,客户一定意见很大,直接影响交易。

  “导报来啦!有啥要紧信息?”急性子客户会指着刚贴上去的报纸问要闻。

  早餐桌上《期货日报》

  公司搬到浦东期货大厦后读报便利了。上期所准备了不少免费《期货日报》放在大厦邮政所供取阅,但去晚了就领不到,必须赶早。

  期货大厦楼下餐厅常是一番早读景象。

  我和许多客户或分析师同行都习惯拿好报纸去餐厅边看边吃早餐,三两围坐,聊着报纸上的信息或观点。

  客户一般爱看持仓排行榜,尤其是实盘大赛期间的榜单和优胜者的持仓变化,期货分析师会较多关注同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偏好文艺的女生不会错过每周五的文艺周刊,我的最爱则是头版的时评。

  《期货日报》的妙用

  作为期货分析师,我需要经常拜访产业客户,通常我会带几份《期货日报》去。初次阅读《期货日报》,客户总会惊讶期货这个小众领域居然还有这么好的报纸!

  我觉得,对于新准备入市的产业客户来说,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市场分析和决策系统,建立期、现货市场的信息和交流渠道,远比判断对一次行情来得重要。所以,我希望引导客户通过阅读《期货日报》来扩展资讯和交流圈子。同时,借报纸上的文章观点来帮助客户梳理分析逻辑。

  必须承认,在产业客户的开发和服务上,送《期货日报》绝对是个讨巧的妙用。

  在我的推荐下,不少客户在中国期货网注册,开始享用《期货日报》电子版免费大餐。

  专业与严谨让记者胜出

  经常参加产业调研的期货分析师都有印象,不少行业调研活动是由《期货日报》实际组织的。我曾参加东北大豆(4330, -6.00, -0.14%)玉米(2326, 3.00, 0.13%)产地调研,其间与《期货日报》派出记者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为外媒特约撰稿的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对产业链了解的深度远不及那位记者。

  日常写稿的用心加上对调研的坚持,我想这就是记者能够胜出的原因。

  实际上,关于不少市场焦点,《期货日报》以客观第三方立场组织讨论,并不偏袒任何正反观点,研判报告水准很高,其实用价值已在一些专业咨询机构的收费报告之上了。在财经媒体当中,《期货日报》采编队伍最为稳定,特别有助于专业积淀。

 

  有几次晚上接到报社编辑的电话,探讨一些稿件涉及的内容,“不搞清楚怎么敢发稿”,我觉得这是专业媒体才特有的严谨。

  全方位、立体化的资讯平台

  如今,《期货日报》已成为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新媒体,也是我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晚上浏览微信报可以让我信息早知道,晨读则如同每日早餐之重要,而平时搜寻资料用得最多的,还是《期货日报》的网站——浏览器上“中国期货网”那条书签。

  二十年来,期货日报肩负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使命,成为中国期货市场权威的新闻中心和信息载体,也陪伴并帮助我成长了起来。我给自己取的网名叫期货传教士,实际上就来自于《期货日报》多年来给我的感悟与启示。期货及衍生工具的普及与推广任重而道远,作为期货人,我们正需要《期货日报》那样的传教士精神。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