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南水北调了,北京还缺水吗?

2014-07-18
来源:京华时报

   每天早晨起床,打开水龙头就开始刷牙洗脸……我们每天都与水打交道,但不到交水费那天,很多人根本不关注自己到底用了多少水,更不会想有一天会缺水。事实上,北京是一个重度缺水的城市,我们每天的生活用水就是最大的缺口。

  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影响着北京,结果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节水,从每一天做起。

  京华时报记者程建兰京华时报漫画谢瑶

  北京有多缺水?

  北京是资源型重度缺水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已下降到100立方米左右,不足全国的1/20,不足世界的1/80。

  北京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再加上近年来连续多年干旱、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过快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北京市水务局指出,水资源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控制性要素,北京确定人口规模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就是水。

  近年来,北京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也就意味着北京的年均水缺口达15亿立方米。

  节约生活用水有用吗?

  在不少市民的心目中,我们每天用的水是用水的小出口,农业、景观等用水才是大头呢!我们节约有用吗?但其实,京华时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生活用水才是北京市水资源的最大缺口。

  1.生活用水从2000年的13亿增加到2013年的16.3亿立方米,占比达44.8%。近年来年均刚性增长3000万-4000万立方米,是首都水资源最大缺口。北京市在加大节约用水宣传、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提高市民节水意识的同时,开展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市自来水集团的管网漏失率已降低到7%。

  2.大农业用水减少到9.1亿立方米,近年来稳步下降。

  3.环境用水增加到5.9亿立方米,近年来稳步增长,主要是再生水利用增加。4.工业用水减少到5.1亿立方米,已连续6年稳定在这一水平。

  北京用水从哪来?

  近年来,北京市用水量稳定在36亿立方米左右,2013年全市总用水量36.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地成为主力,在保障了北京市用水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1.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地供水21亿立方米,占比达57.7%。由于水资源严重紧缺,先后建设了怀柔、张坊(房山区)、平谷、马池口(昌平区)四处应急水源地,通过超采地下水稳定市内水源,但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从1999年的12米下降到2013年的24.5米,水源地地下水埋深已下降到45-47米,地下水累计超采65亿立方米,同时导致地面沉降加剧。

  2.再生水利用8亿立方米,占比达22.0%。再生水广泛用于环境、工业、市政杂用等方面,已成为北京稳定的第二水源。

  3.地表水供水3.9亿立方米,占比达10.7%。其中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供水2.8亿立方米;官厅水库和其他中小水库供水1.1亿立方米。

  4.利用已建成的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从河北调水3.5亿立方米,占比达9.6%。2008年以来,已累计从河北四库调水16亿立方米,北京市累计向河北水支付调水费用、水源涵养等费用近45亿元。

  南水北调了,北京还缺水吗?

  北京市水务局方面表示,北京的水安全问题,关系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首都市民的生活。虽然今年汛后南水北调江水将进京,按国家规划,中线通水后,一期每年将有10.5亿立方米的水送至北京。但北京主要是资源性缺水,南水北调虽能缓解水资源压力,并不能彻底解决缺水问题。

  北京将面临这样的现实:历史欠账多、地表水资源量锐减;现有地下水源地可开采量衰减;可供规模开采的新水源已难以找到;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北京水资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水资源短缺仍将是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

  从大的区域发展看,京津冀同处海河流域,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季候,容易同丰同枯,发展中都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京津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更加严峻。有专家呼吁,市民要养成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节约用水,可从你我做起,为缺水的北京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