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消費貢獻率再超投資 內需拉動力度猶顯不足

2014-07-20
来源:香港商報

  在上半年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中,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消費所佔GDP比重繼續增加,對GDP貢獻率進一步超過了固定投資,這似乎表明消費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得到逐步釋放。不過,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目前的消費拉動力仍顯不足。除消費所佔比重不如很多發展中國家之外,經濟下行、社會保障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未能解決,都導致了消費乏力。另外,上半年居民收入雖有所增長,但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並不盡如人意,這也導致作為消費主力人群的城鎮居民消費乏力。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國人應適應經濟增長新趨勢。

  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朱輝豪 實習生 牛玥潼

  消費運行平穩惟動力不足

  根據國家統計局結果,上半年消費對內地GDP增長貢獻率為54.4%,超過了固定資本形成的對GDP增長48.5%的貢獻率,而貨物及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則是-2.9%。「三架馬車」中,消費似乎成了中國上半年GDP增長的主力軍。然而,不少專家認為,中國目前消費拉動力仍顯不足。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中國消費運行較為平穩,上半年穩中還有小幅上升。但是,中國消費仍然不足以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他說,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去產能壓力有增無減,無論是生產性消費還是生活性消費活力都不強,未來要提高消費拉動的壓力還是很大。如果中國經濟發展向下或者維持目前發展速度,就有可能使未來的消費預期進一步緊縮。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亦表示,中國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仍嫌不足。不少發展中國家的消費佔GDP比重都達到60%以上,發達國家則基本達到80%。很顯然,消費對內地GDP增長的貢獻力度仍有待發掘。

  投資出口下降消費佔比升

  連平還認為,雖然數據顯示中國消費佔GDP比重有所提高,但這並非由於中國消費出現了實質性的多大增長,而是因為由於經濟增速趨緩,投資與出口增速都出現下降,自然而然消費所佔GDP比重才有所提高。中國消費不足是個長期問題,老百姓儲蓄水平高,消費傾向不足。另外,由於產能過剩等因素,生產性消費也比較萎靡,且影響到房地產銷售,這些都給中國消費增長帶來負面影響。總的來說,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仍存在很多問題,消費習慣與國外相比也有差異,房價過高抑制了人民消費能力,再加上產能過剩導致生產性消費萎靡。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中國消費水平仍然比較低下。

  對於最新宏觀經濟統計數據,有論者認為,政府通過經濟政策調整和「微刺激」促成了內需的改善,從而使經濟得以企穩。但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與連平看法相當接近——目前中國內需仍然偏弱。他說,水泥在二季度生產量下降且價格加速下降,說明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活動並不活躍;粗鋼產量在二季度有所上升,且可能帶動發電和用電量的上升,但在扣除淨出口量後,粗鋼消費量並未提升多少。另外,商品市場除去國外經濟改善和供應層面擾動因素,其價格在二季度非常孱弱。而從信用供應量來說,二季度的數據總體上仍然下降,在草根層面上,與周期相關度較高的行業改善不明顯。雖然PMI得到一定改善,但PMI的改善基本由新訂單和積壓訂單驅動,生產指數的改善一直都不明顯。這些都說明,內需狀況並沒有得到太大改善。

  消費未與居民收入同步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同比名義增長10.8%。這意味□,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跑贏」了GDP。這對於中國消費增長應該是有正面影響的。但是,連平認為,從上半年居民收入提高的數據來看,對中國消費增長影響其實有限。

  他說,統計局的居民收入增長數據是把農村人口收入和城鎮人口收入加在一起再平均,得出居民收入增長高於GDP增長的結論,這樣顯得比較好看。實際上,細化分析數據可知,今年上半年,農村人口收入增加較快,而城鎮人口收入較慢。近幾年來,作為消費主力人群的城鎮人口,其消費在一直在降低。所以說,目前的人均收入增長,並沒有給消費帶來太大的促進,因為城鎮人口收入增長並不太令人滿意。

  另外,在居民收入中,還有財產性收入,即投資收入。在利率市場化推進之後,人們投資理財產品收益增加,甚至儲蓄利率上升,都可算入居民收入增加的範疇。但居民的這一部分收入雖然增加,卻對銀行和企業產生壓力,因而對消費並沒有多大促進作用。

  電子商務消費拉低消費價格

  連平還表示,目前的消費趨勢正在向電子商務發展。這除了使得實體店經營出現壓力外,也降低了銷售成本,導致價格下調。消費增速沒有取得更大的增長,與電子商務也有關係。網絡消費量大,但價格降低了,消費數據的增幅就上不去。

  不過,這點變化對於消費數據的提升雖然算不上好消息,但是使得消費質量變得更高,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從長遠來看,對於消費其實有不小的促進作用。

  告別過度依賴投資增長模式

  另外,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上半年反腐持續深入對高端消費有打壓作用,但居民收入的提升有利於保持中端消費穩定,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消費下滑的影響,並有利於引導消費結構更趨於合理。具體來看,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名義增長12.4%,比5月略微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受反腐持續深入的影響,餐飲收入繼續回落,6月同比增長9.8%,比5月回落1.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部分下降更為明顯,從6.2%降至3.5%,下降了2.7個百分點。

  7月17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認為,「中國擺脫過度依賴投資的再平衡過程之所以進展緩慢,原因就在於消費支出水平較低。——這一觀點站不住腳。」該報道稱,中國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同比增長10.7%,上半年實際同比增長10.8%。強勁的消費增長勢頭有□堅實基礎——上半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1%,高於去年同期6.5%的增幅。對於那些等待可持續「再平衡」過程開始的人來說,這一天已經到來。

  減免稅費:促進中國消費的快捷路徑

  實際上,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 「短缺經濟時代」結束以後,消費需求逐步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政府從「十五」規劃開始就強調擴大消費,十多年來幾乎每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有擴大消費或擴大內需的內容。不過,擴大消費之路並不平坦,效果也非理想。專家表示,目前,改革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等舉措短時間內難以奏效,促進中國消費的最快手段只有減免稅費。

  四大難題制約居民消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佐軍博士認為,中國擴大消費有四大困難——

  其一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難。收入分配不公是影響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在中國目前體制下,與政府和企業相比,居民爭取收入增長的能力最弱。2013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達3.03倍,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73,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

  其二是降低稅費負擔難。去年,中國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2.9萬億元,佔當年GDP的22.7%,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

  其三是抑制通脹水平難。通貨膨脹即貨幣貶值,也是對居民收入的一種扣除,對消費影響巨大。當貨幣日益縮水,居民消費則日益謹慎。M2餘額從2000年末的13.5萬億元快速升到2013年末的110.65萬億元,M2佔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136%提高到2013年的195%,而美國不到70%。

  其四是提高全民福利保障水平難。各種福利保障對居民消費形成強大的支撐,福利保障越好,居民就無後顧之憂,就越敢消費。福利保障水平取決於福利保障制度的安排。福利保障制度的實質是政府與居民之間、不同居民之間的利益分配。由於中國政府較強勢,在財政支出安排上,福利保障支出比重長期偏低。目前西方國家政府財政收入大約有40%以上支出於社會保障,如加上教育,則接近60%。與中國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用於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教育三方面支出佔政府總支出的比重約為50%左右。此外,還有保障消費者財產權和消費權不到位,也影響了居民的消費水平。特別是農民和農民集體的土地產權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大大減少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抑制了廣大農民的消費。

  拉動消費亟須政策配套

  既然擴大消費存在四大困難,那麼要促進中國消費,達到能夠成為中國經濟拉動力的程度,中國政府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連平認為,現在可以很快實現的擴大消費措施是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植力度,減免他們的稅收和費用。他說,小微企業經營能力不佳,但是其對社會的作用還是不小的,增加了不少就業,減免稅費就等於提高工資,這樣對消費有□不小的促進作用;而簡單的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會推動工資上漲,工資不斷上漲會導致企業競爭力下降,反而不利經濟發展。

  連平還說,從長遠來看,在醫療、社會保障方面,國家財政的轉移支出是很不夠的,這項工作不可一蹴而就,但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讓人們的消費沒有後顧之憂。增加居民消費沒有什麼太好的手段,關鍵是通過經濟增長來增加大家的收入,消除瓶頸,降低融資成本。

  資深財經評論人余豐慧認為,目前,消費這架「馬車」主要是由網絡消費拉動,只要政府放權讓利等措施能夠深入,下半年消費水平應該還是有保障的。不過,下半年消費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消費啟動不是一蹴而就的,受到的制約因素較多,如收入增長、就業狀況、社會保障等,一切要看政府的表現。

  中國經濟需適應新常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表示,中國經濟有巨大韌性、增長潛力和回旋餘地。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常態。從上半年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下半年的中國經濟能夠穩定下來,包括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都將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位置。

  她表示,中國經濟由原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慢慢放緩,直到今年一季度的7.4%,很多人都在糾結□GDP數字。實際上,中國人應該習慣本國的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包括製造業和出口的回落。在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回落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種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即使採取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也無法扭轉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以前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中,投資所佔的比例高達50%以上;但從2013年以來,中國的消費佔GDP增長比例首次超過了投資所佔比例。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代表□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判析中國經濟形勢須換思路

  國際經驗表明,一旦人均GDP觸及1萬美元整數關口,GDP增速通常會減半。當前,中國恰好處在這種結構性拐點之中。花旗銀行認為,未來5年左右,在向「新常態」轉變的過渡期間,隨□出口、投資之類的傳統經濟驅動力正常化,中國GDP增速很可能下滑至5%或6%。

  張茉楠認為,中國最近幾年經濟數據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反映的是趨勢。在分析和判斷中國經濟形勢的過程中應該轉換固有的思路。中國7%以上的經濟增速在全球之中仍堪稱翹楚,作為一個新興大國,如此之大的體量,不可能恢復像前30年那樣高速的增長。評論人士們都希望中國由數量型增長轉變為質量型增長,這必然導致增速放緩;而增速一旦稍微放緩,就有人大呼擔心,這實際上是互相矛盾的。在目前中國宏觀經濟整體比較平穩的情況下,增速稍微快一點或慢一點,不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太大影響。

  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統計

  項目 總額   同比增長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24199億元 12.1%

  城鎮消費品零售 107253億元 12.0%

  鄉村消費品零售 16946億元 13.2%

  餐飲收入 12989億元 10.1%

  商品零售 111210億元 12.4%

  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 58329億元 10.2%

  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 1819億元 56.3%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說

  2014年上半年,內地經濟增速達7.4%,其中消費貢獻率達54.4%。 路透社

  今年上半年,內地農村人口收入增加較快。圖為廣西百色果農和客商洽談芒果收購價格。

  今年上半年,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達124199億元,同比增長12.1%。

  目前,內地房地產投資、銷售均出現滯脹現象,給中國消費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