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人民币三五年内或冲刺国际第三货币

2014-07-2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人民币有望于2020年前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国际货币。

  7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和交通银行联合举办“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报告》称,截至2013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达1.69,同比增长83.8%,开启了个位数时代。

  《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发布会上表示:“只要没有重大的不利事件发生,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国际实用水平可以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货币。”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论坛上亦表示,从2015年开始到2030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化的基础货币完全有可能。

  据SWIFT统计,截至2013年底,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八大支付货币。

  《报告》显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快速上升。201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额达到4.63万亿元,同比增长57.5%,人民币结算比例达到24.5%。人民币结算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856.1亿元,同比增长181.2%;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481.3亿元,同比增长76.7%。截至2013年末,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存量达到7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24.90%,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存量余额全球占比0.33%。目前,向IMF报告在其外汇储备中拥有一定人民币的国家接近20个。从2010年至2013年,人民币全球外汇交易量增加了3倍,所占比重从0.9%上升至2.2%,排名从全球第17名跃升至第9名。除亚洲外,在欧洲,伦敦、卢森堡、巴黎和法兰克福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也开始全面展开。

  国际化的支撑点

  人民币要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并不能一蹴而就。

  更多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从中国国情出发。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三个支撑:第一,在货币的品质方面,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特别是资本项下可兑换之外,人民币对内部不应当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对外也不应当出现明显的货币贬值。第二,不断上升的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第三,要有核心竞争力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

  在魏建国看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在几个方面努力方可实现:加快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贸易计价结算的货币,加大当前跨境人民币的结算规模;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信贷规模和直接投资,要加大各国外汇储备采用人民币;做到离岸中心的合理布局。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缺少风险管理机制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什么这个货币不能作为风险管理的货币?因为国内市场没有提供足够的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机制、手段,只有坐等风险冲击。”

  离岸市场面临挑战

  “从长远来看,伦敦、法兰克福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民币离岸业务规模和交易比重将是检验人民币是否已经成为主要的国际核心货币的重要标志。”陈雨露认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同时面临四个主要的挑战:第一,缺少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第二,目前尚未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法律制度框架;第三,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链和金融机构服务的能力还很不理想,中资金融机构离岸业务总体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存款、贷款和国际结算业务上,急需在金融产品研发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第四,离岸金融市场快速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对在岸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冲击,从而可能削弱人民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对国内的金融监管体系形成新的挑战。

  “离岸市场的交易会使得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决定机制更加复杂化,甚至会影响人民币的定价权。这就要求结合正在进行的两率市场化改革来研究和推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科学化,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将离岸市场纳入到监测的范围,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确保人民币离岸市场平稳、健康地取得快速发展。”陈雨露表示。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