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人民幣國際化 駛入快車道

2014-07-27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人民幣國際化 駛入快車道

  顏安生

  人民幣國際影響力與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這一方面是因中國政府採取了審慎的金融開放策略,尤其對人民幣的開放更是謹小慎微,另一方面則是因人民幣在走向國際舞台過程中受到美元、歐元等壟斷性國際貨幣的排擠和打壓,從而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能見度較低,世界對人民幣認知度和接受度不夠高。值得慶幸的是,2008年美國肇始的金融海嘯和2009年歐元區爆發的債務危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大機遇——人們看到,從2009年開始,國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工作緊鑼密鼓,穩紮穩打,效果明顯。

  中國政府力推人民幣國際化

  2009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定: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毫無疑問,人民幣國際化是上海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提;如果人民幣不能夠自由兌換,上海充其量只能成為一個國內金融中心。因此,國務院宣布的這一舉措意味着中國政府對在2020年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充滿信心。可以說,2020年就是人民幣實現完全自由兌換的國際化時間表。

  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正式作出批覆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前海擔當起包括人民幣資本帳戶開放、深港金融接軌等國家金融改革與創新的一系列重大課題。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上海自由貿易區,利率市場化、投資便利化、匯率國際化等人民幣國際化的項目將在上海啟動試點。可以說,前海合作區和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不僅構建起了人民幣與國際金融市場連結通道,還將通過這兩地的試驗構築起人民幣大進大出的穩定機制。

  近年來,中國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提升人民幣在國際上的透明度,成效十分顯著。中國政府正在通過支持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地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建立金融基地。迄今,中國已與英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巴西、土耳其、泰國、韓國、馬來西亞、蒙古、烏克蘭、阿聯酋等20多個經濟體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在美歐日英四大發達經濟體中,只有美國尚未與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已得到全世界初步認可。

  人民幣望成第三大國際貨幣

  與此同時,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規模正日益擴大。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為4.63萬億元,較上年2.94萬億元大增57%。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2014年初公布的報告顯示,人民幣連續第二個月留在10大支付貨幣排行榜,3年來已超越22國貨幣,逐步邁向國際貨幣之路。據SWIFT最新報告,2013年12月人民幣佔全球支付貨幣的市場份額達到1.12%,全球排名為第8位,去年年初尚在第15位,這較2012年1月時的第20位明顯進步許多。當然,人民幣支付使用仍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區,佔比達74%。

  近幾個月來,人民幣國際化開始駛入快車道: 2014年3月15日,人民銀行發出公告,自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此舉就是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2014年3月18日國家外匯交易中心宣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新西蘭元直接交易服務。2014年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宣布開辦「滬港通」,而中證監與港證監在當日中午即聯合發出公告指,首批「滬港通」額度將達5500億元人民幣。2014年6月中旬,李克強訪英期間,兩國簽署人民幣與英鎊直接進行交易的協議。本月初,習近平主席訪問韓國,中韓兩國亦簽署了人民幣與韓圜直接交易的協義。最新消息還有,7月21日,中國央行與瑞士國家銀行簽署1500億元人民幣/210億瑞士法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專家認為,隨着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持續高增長,未來三年左右有望超越日圓和英鎊,成為第三大國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任重而道遠

  據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聯同渣打銀行等最新推出的「人民幣發展藍圖」白皮書,人民幣必須作出演變並經過5個步驟才能真正實現國際化目標。其內容包括:一、成為一個國際存款貨幣;二、增加國際貿易用途方面的使用量;三、成為國際投資貨幣;四、隨後透過中央銀行與人行簽署更多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五、最後成為全球認可的儲備貨幣。可以說,人民幣國際化的上述五步驟都在齊頭並進推動,但仍未有一項真正得以完成。

  先看「國際存款貨幣」:雖然人民幣離岸中心已從香港擴散到新加坡、倫敦、台北乃至紐約,但目前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仍十分有限,存款額約為1.5萬億元,只是在岸100萬億元的1%左右,遠低於離岸美元存款等於美國本土大約三成的比例。還應看到,香港約佔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的約七成,人民幣的國際分布仍十分局限。

  再看「國際貿易用途的使用量」:近年來,內地大力推動內企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且成績巨大,2013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為4.63萬億元,但這一數字佔總貿易結算額的比例約佔15%左右,而歐元區外貿以歐元結算的比例高達50%以上,日本外貿中以日圓結算的比例亦高達約40%。顯然,在國際貿易中人民幣使用還存在巨大空間。

  從「國際投資貨幣」看:目前,人民幣資本帳戶還未開放,因而根本談不上「國際投資貨幣」,即便日後內地開放人民幣資本帳戶,要使人民幣成為國際普遍接受的投資貨幣,還須花大力氣在全球各離岸中心培育有具深度和廣度的人民幣資金池,使人民幣金融產品呈現多元化。

  而從「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看——迄今,中國已與英、日、新(加坡)、澳等20多個經濟體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但與美國尚未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要得到世界認可還要不斷擴大互換貨幣的範圍並取得新突破。

  最後,從「全球認可的儲備貨幣」來看:據IMF官員透露,目前,全球至少有40個國家央行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甚至一些歐美國家亦將它列入政府儲備範疇。但較之美元作為全世界最廣泛持有的儲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之路才剛剛起步。數據顯示,2013年底,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接近33%,而2000年最高峰時佔比曾高達55%;人民幣則尚無這方面的數據,顯示人民幣作為各國儲備貨幣的份量還不甚重要。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