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电影遇到作家:人文还是商业?

2014-07-29
来源:文学报

本报记者金莹

近日,由“80后”作家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 和韩寒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将陆续上映。

作为“80后”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位作家,自出道以来,郭敬明和韩寒两人的名字常常被联系在一起。这次,两人的步调似乎更加“一致”———都是导演由自己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都是讲述关于青春的主题:爱情、友情,成长等等,电影的基调也是分别延续各自的写作风格,一个是空洞的华丽,一个是冲动的叛逆。

郭敬明和韩寒都实现了从作家到导演的跨越。而电影一旦和文学联系在一起,观众不免对其有更高期待。但是,虽然《小时代》和《后会无期》将“作家”和“电影”这两个名词联系在了一起,但这两部电影显然与一般观众所理解的“作家电影”有所不同。

“作家电影”这一名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其代表作有阿伦·雷乃与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的《广岛之恋》,阿伦·雷乃与罗伯-格里耶合作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以及亨利·高尔比的《长别离》等。这些电影无论是在表现还是主题上,都比一般的商业电影更具人文关怀。《小时代3:刺金时代》和《后会无期》显然不在此例。与《小时代3:刺金时代》和《后会无期》 有相通之处的电影,当是台湾作家九把刀导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2011年,这部相当“纯情”的青春电影,在带给“70后”、“80后”以无限感慨怀念之时,也创造了台湾电影的票房奇迹。

但是,在商业时代,文学、青春、怀旧,这些元素的组合似乎已然变了味道。在网上搜索关于郭敬明和电影《小时代》的相关讯息时,满屏都是诸如“《小时代3》男神鲜肉PK,柯震东陈学冬亮腹肌”等的宣传语。在电影即将上映之际,杨幂与郭敬明的斗嘴信息截图也被“适时”发布:“二人发言完全无节操,杨幂更是损郭敬明‘小糯米都比你高’。”

《后会无期》的宣传同样难逃此类窠臼。搜索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消息时,记者看到的标题是:“看‘国民岳父’韩寒如何玩营销”、“冯绍峰、陈柏霖肉麻秀‘基’情,引人遐想”,更有媒体拍到“韩寒密会王珞丹”的照片后,韩寒声明“我们只有地上情,没有地下情。”

当文学、电影、青春和“鲜肉”、“基情”、“节操”等一起成为宣传口号,是无奈之举还是故意迎合?被批评得体无完肤的《小时代》照样赢得大量票房,某种原因在于评论者是观众,而更多花钱买票观影的是粉丝。“在关于作家能不能胜任导演的问题上,郭敬明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回答。他成功证明了从理论到实践完全不用结合直接照搬也行的真理,把电影当成书籍配图来拍———反正他就是给书迷看的。”有观看过《小时代》的观众如此批评。

与《小时代》的定位相似,《后会无期》也早已盯紧了“韩粉”的钱包———从前期选角到后期宣传,商人们早已摸透了粉丝的口味,批量的“私人定制”,批量的“投其所好”,让粉丝们乐得打开钱包,充满期待地进入电影院。一位从少年时就喜欢韩寒文章的观众,在电影未曾上映之前就如此写道:“一部电影,鬼斧神工地聚集了一大半我喜欢的人类,还散发着一种繁盛时代也笔带悲凉的后现代主义意味,更可恶的是,电影主题曲《东极岛岛歌》让我想起了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那一曲苏联神调《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在多米上连听了10遍都不解恨。对不起,作为一个影迷,我已经失去理智。”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