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3

广东再迎发展新机遇

2014-07-30
来源:香港商报

  借力珠江-西江经济带

  广东再迎发展新机遇

  继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之后,珠江-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又一个备受瞩目的重点区域。7月中旬,国务院正式批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誌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面向港澳和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也是珠叁角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借着两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机遇,广东力推产业智慧转型,在生态建设、招商引资上不断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香港商报记者 林丽青

  延伸经济腹地助产业转型

  珠江-西江流域是国内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流域,其上游连着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的云贵高塬,下游串联珠江水网,连接港澳,经南中国海直通经济活跃的东南亚国际市场,是南中国一条资源密集的「金腰带」。

  坐拥独特的地理优势的珠江-西江经济带,不仅仅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还是面向港澳和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先后提出了几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叁者将共同组成北、中、南地区的叁大龙头。

  与长叁角经济带相比,珠叁角地区的腹地纵深仍需进一步扩展。早在2003年,广东提出了「泛珠叁角合作」概念,即为寻求更广阔资源腹地支撑。目前泛珠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十个领域广泛合作。

  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获批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将为泛珠合作带来了一个「质」的提升。广东社科院教授丁力指出,在推进两江经济带发展中,广东有着自己的打算,即通过两江经济带开拓内地市场,延伸经济腹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未来的区域合作或将更为明显。

  智慧型产业体系初现雏形

  目前,广东经济结构调整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山大学港澳珠叁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认为,两江经济带规划的出台,将加速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和产业聚集带的形成。广东与港澳有CEPA先行先试政策,广西享有国家给予的土地金融优惠,藉助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通道和纽带作用,可形成粤桂港澳四地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早前提出,「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粤桂湛江-北海跨省经济区建设,积极引导广东特别是珠叁角地区的产业向广西转移,同时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合作的新模式。」

  在袁持平看来,消费性产业和制造产业受益最大。「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家电、建材、日用消费品等也很发达。随着经济带的发展,生产要素进一步流通,产业配套日益完善,加速广东省内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东产业发展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智慧型经济体已初现雏形。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成为近年广东确定的七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地的珠叁角地区,几大优势产业早已在广东各地区聚集。广州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产业基地;佛山等地已是太阳能光伏产业聚集地;在广东上市公司群体中,五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其优势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LED、新能源和新材料及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业五大产业。五大产业集群板块,分别在不同领域代表了国内的领先技术。

  记者了解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带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广东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广东省日前公布的《宽带广东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至2020年,广东省云服务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000亿元,基本建成智慧广东。据透露,2015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紧抓机遇打通交通大动脉

  作为区域合作的先行条件,交通发展尤为重要。随着两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泛珠区域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将持续加速。「泛珠叁角区域合作多年来,最为明显的就是高铁的快速发展。」袁持平说,一旦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在政策等各方面肯定有所倾斜,这将促进区域内交通网络连接,也更能促进产业分工及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区域一体化。

  目前,广西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已全面启动,计划总投资超过6300亿元;广东去年已出台振兴粤东西北的省级发展战略,规划未来五年由省财政将统筹安排资金6720亿元,其中增量性安排2061亿元,大力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其中特别提到要推动粤西地区的湛江和茂名融入北部湾经济区。

  胡春华指出,广东将打通和广西的全面交通对接,想尽办法推进南宁至广州、贵阳经桂林至广州两条高速铁路建设,争取2014年年底通车;到2018年,广东争取有8条高速公路和广西对接。而深茂铁路也有望2018年通车,将打通粤西经济发展振兴线,使广东境内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北、东、西叁个方向辐射的完善快速铁路网络。据悉,今年广东计划完成高速公路投资700亿元,计划建成通车8个项目共586公里,其中1-5月建设完成投资2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4%。

  「长叁角经济带最先投入的是港口建设,水路交通是基础,若无沿江港口开发,沿江开发很难开展。」袁持平说。正是基于此考虑,广州在港口开发上下大功夫。广州市社科院日前发布的「广州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思考研究」报告就提出,将发挥广州港作为中国沿海主枢纽港的基础平台和航运枢纽作用,加快建设珠江口出海航道和公共锚地工程,加强建设广州-梧州段Ι级航道,推进和参与西江沿线水运基础设施合作建设,形成西江3000吨级江海直通国家水运主通道。

  制造业大市佛山,则继续加强与西部兄弟城市肇庆港口的互动发展,共同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带动临江产业和临江城市的发展。据悉,在经济带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的佛山高明区,将依託政策利好申建「广州第二机场」。

  生态新城密集推出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还提出,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其中,肇庆市就提出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依託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加强与大西南、东盟自贸区的合作,努力建设成为珠叁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云浮方面则在生态方面谋划新举措,打造西江新城,推动云浮步入宜居生态之城行列。

  从去年年初到今年1月,广东省府密集批覆了粤东西北地级市中的12个新城区发展规划,并将在资金、土地等方面对12新区的扩容提质给予全面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的扩容提质基本是按「一市一区」的模式配备,每个地级市的新城区规模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尤以500平方公里左右的新区数量最多。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余云州表示,新区在空间布局、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都做出周密的安排。此外,新城区严格要求做到产城融合。余云州解释说,产业发展跟城市建设,一定要先结合,要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带产这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

  数据显示,粤东西北地区新区的起步区在产业项目方面,在建的产业项目目前有186个,总投资达到2039亿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有195个,总投资达2600亿元。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