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地方债标本兼治从何入手

2014-08-04
来源:新华网

   尽管我国政府负债率小于企业,但地方政府的负债压力并不容小觑。一方面,部分地区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收入增速不断下降、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债务问题因此凸显。另一方面,伴随着近期土地交易及房地产市场的陡然降温,过去借债发展、靠地还债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地方的债务风险隐忧加重。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地方政府融资能力日趋枯竭而举债冲动一如既往,地方债正面临大考。旧债未偿新债又至,地方债“十个茶壶九个盖”模式遭遇银行等金融部门步步紧逼,不少地方“腹背受敌”。不难发现,急剧膨胀的地方债务背后是不健全的地方财政体系。病根不除,宿疾难愈。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与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合计近10万亿,其中,地方政府占七成。

  地方债本非洪水猛兽,合理的负债结构对于地方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地方债过度膨胀带来的影子银行再度扩张和对于私人部门融资的挤压无疑会对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掣肘,并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笔者以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规范财政管理体制,逐步放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权力,理顺政府间关系。

  过去一个多月来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启动。目前广东、山东、江苏三地已经完成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江西政府债已经公开招标,另外六地在积极准备中。这让市场看到了地方政府举债向“阳光化”“市场化”转轨的改革新方向。

  放开地方债的发行对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少专家认为,放开地方发债权限,可以缓解地方发展的财政压力,但是当前还不具备开闸地方债的时机,必须先试点后推广。

  事实上,如若地方债发行的开闸,一定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信息透明的财政预算为约束而谨慎推进;否则,新债还旧债的行为继续凸显,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灰色金融更加猖獗,市场扭曲现象会更为严重。

  今年是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首年,这一新生事物更多地被视作一个治标措施。要知道,地方债现存的问题更多是流量问题而不是存量问题。只有控制住了增量债务规模的迅猛膨胀,才可能“以时间换空间”最终化解存量债务规模的风险。

  控制好增量,更多地可能体现在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上。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政府还需要平衡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让经济转型升级“动真格”。否则,第三次全国摸底地方政府债务的时候,地方政府债务还会继续攀升。

  我们应充分认识地方债务问题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入手实现标本兼治,治理地方债务存量风险和增量膨胀。具体而言,治标方面还应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大力引入民资。关键在于减少资金链的中间环节,创新融资方式;尽快出台新的预算法,筑牢地方债“防火墙”;在试点后加大推广市政债的发行;积极发挥市场作用,能够由民资参与的项目政府插手得越少越好。治本方面应改变地方债长期处于软约束的机制,形成一整套地方政府举债的硬约束机制。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