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9

突围高通专利墙:强势姿态和授权模式受诟病

2014-08-04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在3G时代,高通几乎成为所有通信企业的梦魇,从美标CDMA到欧标WCDMA概莫能外,但凡开发相关网络和产品,都需要给高通交一笔“过路费”;该公司总部甚至有一座标志性的“专利墙”,上面密布着高通获得的各式专利证书,数量高达1400多件,震慑力十足,而这还只是高通上万件专利的一部分而已。

  “全球3G的技术都绕不开高通。”高通公司曾如此豪言。

  对中国市场而言,从CDMA到3G,乃至蓄势待发的4G-LTE,高通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其强势姿态和专利授权模式,却一直备受业内诟病,这也成为去年底,发改委对其发起反垄断调查的导火索之一。

  随着4G时代到来,中国企业在拥有专利、技术、市场、法律等全方位博弈方式,尤其是反垄断契机下,能否突破高通的“专利墙”?

  缘起CDMA

  高通首次进入中国,是因为CDMA。

  2001年前后,作为入世(WTO)条件之一,CDMA网络开始在中国落地建设,负责建设运营的是中国联通(17.21, -0.16, -0.92%),加上之前已投入建设运营的GSM网络,联通实际上一直承担着两张网络的运营,甚至“双手互搏”,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08年电信重组。

  由于CDMA网络主要在美国成熟商用,而高通又是最核心芯片和专利商之一,因此在CDMA建设运营中,高通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于CDMA引进,中国原则是“技贸结合,以市场换技术”。

  2000年2月,联通与高通正式签订了知识产权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厂商使用高通知识产权的原则和程序。自此,高通逐步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无线市场的地位。

  当时的框架协议,联通实际上是代表国内生产厂商与高通进行谈判的。在CDMA网络建设同时,中国企业在得到政府CDMA用户终端或系统设备生产许可后,可以按照此框架协议确定原则和程序,较快地与高通签署具体协议,并享有协议给予中国企业优惠待遇,在国内生产和销售CDMA产品,还可进行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中国被认为是“全球第二大通信市场”,欧洲又在极力布局WCDMA,美国和高通为了实现CDMA在中国落地推广,曾经承诺在专利、芯片研发、本地化生产等诸多方面,与国内产业链生产合作。与之相应,中国则支持CDMA建设。

  尽管后来高通与联通成立了合资公司推广CDMA应用平台BREW,但在更为核心的芯片开发、专利授权和本地化生产等方面,高通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作,当初的承诺大打折扣。

  3G之殇

  除了赖以发家的CDMA及其演进网络,3G时代到来之后,高通将触角伸向更远。

  “我们进入中国不是跟当地公司竞争,而是帮助他们,他们的成功也就是我们的成功。”2006年,时任高通董事长兼CEO的保罗·雅各布访华,为了分羹TD市场,向中国产业界释放了如此这般的信号。

  但高通表面“蜜语”背后,却是中国对高通3G谈判屡屡受挫。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中国寻求3G制式之一的WCDMA专利谈判,高通也都从中作梗。

  2005年期间,中国与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在WCDMA谈判上取得进展,也达成了某种默契,上述厂商同意一定程度降低专利费用,但高通不肯接受,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由中国政府和通信行业协会牵头的3G谈判,原本期望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争取降低专利授权费用,却屡屡遭遇高通“打太极”,从2004年开始,谈判持续了三四年时间,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彼时面对3G即将启动的风声,企业都希望在市场布局和竞争中,占得先机。于是,在集体谈判停滞的情况下,高通得以“各个击破”,与相关企业分别签约谈判。

  实际上,这也是高通历来的策略之一,不管什么样的合作模式,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协议、授权,高通都要求只能与企业一对一谈判。通过绕开政府、协会和集体谈判的方式,高通在专利授权上始终牢牢掌握着话语权。

  即便是号称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高通也同样要分一杯羹。按照高通的说法,只要涉及了CDMA技术,“都绕不开高通”,在TD问题上,中国与高通也同样产生了多次摩擦。

  由于在3G时代尤其是CDMA和WCDMA两大技术上缺乏话语权,中国厂商基本上只能遵守高通游戏规则。

  以高通2009年4月与中国手机方案商三木通信达成的协议为例,高通授予三木开发、生产和销售使用CDMA2000/TD-SCDMA标准的用户单元和模块/调制解调器卡的全球专利许可权。三木需支付的专利权使用费“按照高通公司的全球标准费率计算”。

  相比之下,在欧美市场多家巨头对高通强力反弹,并在欧盟、日韩等多地发起反垄断起诉时,高通后来与诺基亚、爱立信和博通(38.19, -0.07, -0.18%)等公司陆续达成了和解协议,其中还向博通公司支付了8.91亿美元。

  尽管如此,高通依然强调,与巨头达成的和解协议,并不会影响高通在3G乃至4G的授权营收模式。这也就意味着,高通依旧坚持“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不管怎样都尽量不会改变自己的游戏规则。

  4G时代怎么收

  2013年12月,在3G发牌4年之后,中国终于迎来新一轮无线发展机遇:4G。

  巧合的是,几乎在发牌同时,高通公司被企业投诉价格垄断和滥用市场地位,被发改委调查,除了突击搜查高通北京和上海公司,2014年3月份迄今4个月,包括高通总裁在内的高管人员,曾三次被发改委“约谈”,直至近期,市场传出发改委“确认高通垄断事实”。

  不过目前各方对此均没有公开证实消息。

  尽管发改委2月份首次证实调查高通时,曾强调“调查的原因很纯粹,因为有企业举报”。不过多名业内人士依然认为,这次调查与4G专利授权谈判不无关系。

  在此前后,高通暂时停止中移动三模手机(TD/TD-LTE/GSM)专利收费、与中芯国际战略合作等,更是让外界嗅到了微妙的信号。

  新一轮4G博弈大幕将启,而反垄断也许只是开始。

  经历TD-SCDMA积累,在LTE时代,包括华为、中兴等厂商,在专利话语权上也陆续提升。除了传统的联芯、展讯、联发科外,近年来华为也开始拓展上游产业链,旗下海思芯片取得市场突破,中兴也开始进军芯片市场。

  不过高通依然在4G无线技术上掌握不小的话语权。“虽然现在高通专利比重没有像3G时代那么明显,但依然还是绕不开。”野村综研(上海)公司电信行业研究副总监陶旭骏告诉记者,高通掌握CDMA底层核心解码专利技术,并且后来又不断创新、衍生很多新的专利。“实际上由于高通近些年来,在手机芯片、平台解决方案和专利上多方发展,其影响力反而越来越大。”

  除了专利积累之外,高通在手机芯片领域更是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专利与芯片较强关联的商业模式,也让国内产业“又爱又恨”。

  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告诉记者,高通目前的授权模式,依然有很多捆绑,有些专利已经过时,同时,收费基数依然是基于手机整机,专利费比例5%,这对中国厂商来说确实不公平。

  “一个是基数,一个是比例,就看最后政府和企业跟高通怎么去谈。”王阳认为,在4G争夺中,拥有核心专利,比如华为、中兴等,情况会好一些,可以像诺基亚那样去交叉授权谈判,其他一些相对缺乏专利的厂商就比较被动。“比较合理的方式是类似苹果(96.13,0.53, 0.55%)那样,以富士康出厂价来收费。”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