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智能家居缘何“叫好不叫座”?

2014-08-05
来源:

   新华社北京8月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乔)近日,海尔发布开放化的智能家居平台U+,并表示已吸引300多家企业入驻,引发业界关注。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家电和科技厂商加入智能家居的战局。但在一股股热浪席卷之后,智能家居行业仍未诞生成熟的产业链条,也难以融入主流消费市场。标准缺失、定位过高、华而不实等问题使得智能家居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智能家居并非全新概念,在十多年前就已被提出,其核心是希望让家电感知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自动进行控制,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智能家居只能是美好愿景。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崛起,智能家居开始从理想变为现实。
 
  今年1月,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空调温控器厂商Nest,震动业界。6月初,苹果公开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微软于7月份加入由LG、夏普等50多家企业组建的智能产业联盟ALLSeen。和国外巨头相比,国内企业对智能家居市场也是踌躇满志。今年以来,美的提出了M-Smart智慧家居战略,长虹发布基于“家庭互联网战略”的CHiQ产品线,百度、腾讯和360等IT企业也都相继涉足该领域。
 
  然而,和厂商推广智能家居的热情相比,市场反应却较为冷淡。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渗透率仅为个位数,虽然智能电视销量占到电视总销量的50%以上,但购买后真正使用“智能”功能的用户不足25%。还有部分厂商将“智能”作为炒作的噱头,贴上“智能”标签的产品实则和传统家电并无二致。
 
  在市场的质疑声中,最大的诟病就是行业标准不统一。在发展初期,智能家居行业没有建立统一标准,厂商各自为战,产品互不兼容,为用户的选择和使用带来极大困扰。直到近两年,家电行业才开始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各大厂商陆续推出自家解决方案,意图获得市场认同,但由于平台过于繁多,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标准。厂商对“智能”的定义各不相同,也使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标准缺失还分散了企业的战略方向,使智能家居的生产难以形成产业化。在以规模为主导的家电制造业中,产业化是压低成本、撬动市场的关键。高科技研发、小规模生产使得智能家居成本居高不下,动辄几万元的定价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为了达到整体效果,智能家居大都需要在装修过程中铺设,对于已经入住的家庭来说改造工程太大。现阶段的种种局限和门槛使得智能家居止步于高端别墅等小众市场,难以深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智能家居还面临着如何让用户易于接受的挑战。智能家居的初衷是化繁为简,让生活更加便捷,但目前很多产品都是借助手机和网络进行操作,令许多“玩不转”高科技产品的中老年人无从下手,在人性化方面考虑不足,难免给用户造成华而不实的印象。
 
  智能家居会是昙花一现吗?也许对于一个起步不久的产业来说,做出结论为时尚早,但智能家居始终“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不免令人担忧。当前,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战略方向的规划是当务之急。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研发贴合大众市场的产品,也是推动智能家居普及的重要因素。(完)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