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用体温就能给手机充电 这真的科学吗?

2014-08-08
来源:重庆商报

 

 

  林刚将“充电宝”握在手中,手机显示开始充电。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体热充电宝”的发明者林刚

  “不用事前插电,手拿着充电宝,就能给手机充电?”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林刚的一项发明,在微博上引起了较大争议。网上对林刚的发明描述为:只需握在手里就能利用体温,通过热能转化对充电宝进行充电,手握两个小时就能充满一台苹果手机。

  这个“福音”当即引来上万网友围观热议,但质疑的声音占了多数。这项发明是否像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商报记者联系到林刚本人和物理专家,对此辨别真伪。

  2小时充满手机?

  “体热充电宝”引质疑

  记者在微博上看到,“体热充电宝”是一名南京的大学生林刚制作的,在这条微博中称,林刚上网自学研制出不插电充电宝。只需将该充电宝握在手里,利用人体的体温,就可以实现对手机充电。网上所说的数据为,“其充电宝样品热能和电能的转化率能达到17%,握在手里两个小时蓄满的电就可以给苹果手机充满电。”

  这条微博引发了广大网友质疑。“不是所有手都那么温暖,‘凉手族’怎么办?”,“手要一直握着充电宝才能充电吗?”,“如何让充电宝始终维持温度差?”这些问题,都成为网友质疑的焦点。

  网友动手做实验

  证明不具可行性

  昨日,记者在知乎、果壳等网站看到,不少物理专业的学子和爱好者对“体热充电宝”进行了讨论,甚至有网友还进行了模拟实验。

  “手握着充电宝两个小时就能充完电肯定是不可能的”,今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卢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体热充电宝的原理是利用温差发热,人的体积不一样,表面积不一样,环境温度不一样,那散发的热量也不同,“手心的温度不可能达到充电宝所需的能量。”

  知乎网友“字瘦”则通过自己的两次实验认为,“体热充电宝”并不具可行性。昨日,学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网友“字瘦”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验原理依据的是“塞贝克效应”。他解释说,塞贝克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依靠半导体发电片两端的温差产生电。实验用蜡烛燃烧做热端,循环水作为冷端,装置运行时间为10分钟左右。网友“字瘦”称,由于材料和器材所限,自己的实验并不十分精确,但基本能推得结论:“体热充电宝”不大具有可行性。

  专家肯定地表态:

  根本不可能

  “瞎闹,这根本不可能!”昨日,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胡炳全听了“体热充电宝”的介绍后,斩钉截铁地表示不可能。胡炳全认为,如果原理是温差发电,那么手的温度和充电宝的温度,其温差根本不可能转化为足够的电量。

  胡炳全举例,太空中的卫星就靠温差发电,露在太空的部分,温度在零下270摄氏度左右,藏在核反应堆里的部分,温度大概2000摄氏度左右。“你说那几十度的温差,能在两小时内蓄满电,并且充满一部iPhone,这绝对不行。”

  回应

  目前还是实验阶段 还没有实体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体热充电宝”制作者林刚。林刚告诉记者,网上所传的“17%转化效率”、“靠手的温度就能充电”和“2个小时蓄的电能充满一部iPhone手机”有事实缺失,而且过分夸大,给他带来极大的困扰。

  林刚说,他当初研究这个,只是为了争取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名额。当时他看到加拿大有个女孩制作了一个手电筒,握在手里不用电池就可以照明。于是林刚确定了这个科研方向:利用温差转换成电能。

  “这并不是最新的技术,在转化的过程中有些关键性的指标需要突破。”林刚说,当时实验得出的转化率在17%左右,但由于自己所用的实验设备并不是特别精密,所以这个数据肯定不完全准确。“昨晚最新实验数据也显示,我花了3个小时24分钟,才勉强将一个1400毫安的电池充满。也不是网传的2个小时。”

  林刚告诉记者,这个充电宝也不是一定要用手握才能充电,只要有温差均可以实现充电,甚至放在兜里也行。“我已经找了相关领域专家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专业计算,并请他们提供帮助。目前,项目还停留在实验阶段,都是理论数据,只有模型没有实体。未来也将朝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希望有一天可以不依靠太阳能技术,也能通过温差实现电能转化。”

  另外,林刚表示,网上流传的照片未经他本人允许就使用了,图中他所拿的充电宝也引来许多网友质疑。“其实,我只是借了一个充电宝的外壳,将自己设计放了进去,做成这个模型。”至于量产上市,林刚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感谢各路‘大神’对我的评价,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去研究这个技术,希望大家多提一些意见和建议。由于目前正在申请专利,核心技术不便过多透露,等批下来了再与大家交流分享”。

  市场

  生产厂家持观望态度

  深圳一家以数码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市场部负责人杨先生,向商报记者表示,他在网上也关注到这个消息,“目前并不看好该产品。”杨先生认为,实验过于理论化,无论是转化率还是使用方法上,都有待考验。

  不过,也有公司对创新产品持肯定态度。深圳市大成鸿科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安城告诉记者,创新的产品值得肯定。但是,作为厂家会考虑到很多问题。他强调,“安全性、可行性和价格,三个因素都非常重要。”对这样“特殊”的充电宝,要考虑三方面的平衡。

  声音

  对创新持包容态度

  昨日,科技商业观察者张巧忠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也是“启迪之星”南京站的评委之一,和现场的十几位评委对林刚这个项目进行了询问。

  张巧忠告诉记者,当日现场,林刚带来的是充电宝的小样模型和实验数据,由于现场项目较多,评审们并未对林刚的设计进行实际验证。但通过一些公式和软件运算,得出的理论结果和林刚的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张巧忠表示,对于网上所说的如何保持充电宝低温状态,其关键在于内部材质。因为林刚已经提交专利申请了,因此不能透露过多。

  关于网上的质疑声,张巧忠表示,这不只是一块充电设备,也是一个关于创业的梦想。“我们需要给创新者一点鼓励,我们也需要给创业者一丝宽容。”(商报记者 谈书 饶方婧 实习生 李烨 沙银)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