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人文頌寶島巡演盛况空前

2014-08-1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繼台北、台中演出之后,深圳原創大型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台灣巡演最后一場演出昨晚在高雄至德堂舉行。大陸、台灣、香港音樂人攜手合作,奏響金石之聲。演出現場掌聲不斷,同根同源的兩岸同胞一起在大氣恢宏的交響樂章中,共同聆賞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深邃、博大與美好。

  《人文頌》是深圳歷時8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合唱交響樂,其以西方交響樂的形式與表現手法,創意詮釋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向世界傳遞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人文頌》圓滿完成在台巡演,也獲得台灣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稱其展現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光輝。

  去年9月21日「國際和平日」,《人文頌》應邀在巴黎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部演出,引發國際媒體廣泛關注。

  8月15日晚,高雄至德堂,深圳歷經8年精心創作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響樂《人文頌》台灣巡演最后一站。來自深圳、香港、台灣的藝術家和合唱團一起為1000多名台灣觀眾奏響氣勢磅礡的華夏正音,兩岸共唱人文頌歌。

  在正式演出前,樂隊演奏了美國作曲家巴伯的弦樂合奏《柔板》,表達對高雄氣爆、澎湖墜機、雲南地震等多起災難中遇難者的哀思。憂傷悲愴的曲調,讓不少還沉浸在氣爆事故帶來的感傷情緒中的高雄市民泪水盈眶。深圳交響樂團還把100萬新台幣的演出收入全部捐獻,以充滿深情厚誼的舉動,傳達出《人文頌》內蘊的人文溫暖。為祝賀《人文頌》在高雄巡演,高雄市長陳菊還為音樂會送來兩個大花籃。

  吟誦五千年文明博滿堂彩

  在經過台北和台中的巡演后,昨晚的《人文頌》演繹得行雲流水。在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充滿激情的指揮下,來自深圳、香港、台灣的藝術家和合唱團配合得愈發默契。

  「有一種學說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是它寬闊的河床。一個聖人行走在華夏大地,他告訴人類做人的主張……」

  60分鐘里,《人文頌》緊扣儒家文化核心要義,時而舒緩遼闊、時而金石鏗鏘、時而靈動輕盈,用音符、樂章和人聲把仁慈之心、正義之舉、禮儀之美、智慧之靈、誠信之貴詮釋得淋灕盡致,描摹出一幅和諧雅致的中華文化景觀。「仁慈之心,如同大地,包容人類成兄弟。善待他人就像自己,不分種族和地域……」尾聲的反覆吟唱,更是唱出了做人的根本道理,唱出了「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情誼,傳揚出中華文化的光輝,激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場上爆發出了長達5分鐘的熱烈掌聲,不少觀眾起立歡呼,盡情表達著心靈共鳴的激動與興奮。

  85歲高雄老者謝錦章盛赞《人文頌》堪比《歡樂頌》,向世界傳達了中華人文精神,讓人感佩。

  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富男則用「深邃詮釋華夏章、圳遠流長五千年」來稱赞《人文頌》。他說,深圳交響樂團來高雄演出的《人文頌》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概念,用樂音道出中華文化故事,闡述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文頌》的樂音震撼港都高雄,也傳遞著愛心,讓最近遭受氣爆事故的高雄人民得到慰藉。

  深港台藝術家同台表演成亮點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深圳交響樂團團長陳川松介紹,為給台灣觀眾帶來最好的演出效果,更好地展現《人文頌》的精神實質,此次台灣巡演特別邀請了台灣、香港藝術家加盟,這也成為本次演出的一大亮點。

  其中,台灣民間音樂團體中的翹楚——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派出了27名台灣樂手助陣演出。作為香港歷史上最悠久和最活躍的合唱團之一,香港聖樂團有10名歌手擔任混聲合唱部分。擔任童聲合唱的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少年合唱團,演出足跡遍及美國、英國等地,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大獎。成立於1982年的深圳交響樂團30年來不僅積累了大量流派各异的中外經典曲目,還創作了一批精品力作,已躋身國內一流交響樂團之列。

  聞弦歌而知雅意。兩岸三地藝術家配合默契,行雲流水的現場演奏與充沛豐盈的人文內涵交相輝映,展現出這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向世界推薦的交響樂作品的獨特魅力。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周勇平表示,「我們將深圳甚至中國最好的藝術作品用當代的方式表現出來,香港所謂比較『洋化』一點,我們希望更多的面向年輕的觀眾,所以整個節目的設計使用這個方法進行。」

  《人文頌》總策劃、深圳市宣傳部長王京生說,《人文頌》傳遞了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且是由深圳香港台灣三地藝術家共同奏響,也是中華兒女共同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之舉。而演出之前樂隊演奏美國作曲家巴伯的弦樂合奏《柔板》,表達對高雄氣爆、澎湖墜機、雲南地震等多起災難中遇難者的哀思,這也讓台灣觀眾感受到溫暖的人文關懷。

  高山流水遇知音巡演受熱捧

  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根基深厚,這從《人文頌》巡演受熱捧就可見一斑。8月8日晚,台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的首場巡演,幾乎座無虛席。第二場演出於8月12日在台中蕙蓀堂舉行,時值天降大雨,卻擋不住台灣民眾的熱情,近四千名觀眾觀看了演出。有不少觀眾還專程從台北趕到台中觀看演出。

  而《人文頌》入場票在開售不久幾乎全部售罄,可謂「高山流水遇知音」。此次《人文頌》赴台演出是以商演形式舉行,走市場化售票路線。演出之前,三場演出的8000張票幾乎全部售罄,售票服務專線幾乎被打爆。全程參與《人文頌》台灣巡演相關環節的台北經紀人交流協會、台灣「中華演藝經紀文創產業同業協會」秘書長闕聰華表示,從7月14日開始,《人文頌》正式通過華娛售票系統開售,台灣民眾可以通過到便利店的ibon機選購等方式購買。至8月2日,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場演出總共約8000張票幾乎全部售罄。此外,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和台灣孔子協會等還紛紛團體購買。

  記者了解到,《人文頌》赴台演出,緣於今年的一場專家研討會。《人文頌》從巴黎載譽歸來之后,於今年年初在深圳音樂廳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台北愛樂樂團行政總監俞冰清和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朱宏昌從台灣赴深圳聆聽《人文頌》。在次日舉行的專家研討會上,他們對《人文頌》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部以當代精神傳承古典文化的作品,讓他們看到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種希望和力量,并誠摯邀請《人文頌》前往寶島演出。由此,便有了此次《人文頌》台灣巡演之旅,也讓台灣民眾傾聽到這部承載著厚重文化內涵的交響樂佳作。

  台灣媒體對《人文頌》在台巡演也給予了重點關注和高度評價。台灣《聯合報》、《旺報》、中評社等多家媒體均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重點報道。東森電視台等還對首演進行了現場直播。

  拉近兩岸距離 促進文化交流

  兩岸本同根,一衣帶水一家親。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方面,台灣的國學教育為幾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每年孔廟紀念孔子誕辰的慶典,到流行樂壇的周杰倫、方文山等人的古雅詞曲,台灣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揚上一脈相承。而大陸也不斷從儒家文化經典中找尋中華文化復興的良方。

  雖然儒學是兩岸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在長期的隔離狀態下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面貌。文化交流,成為兩岸交流的先行者。早在2010年,時任台灣「國家文化總會」會長的劉兆玄在訪問北京期間就指出,「兩岸之間的發展最大的公約數在文化,就是我們的中國文化」。無獨有偶,在台巡演之前,王京生亦指出,「《人文頌》不僅是一步音樂作品,更是一步思想作品。儒家文化在台廣受尊重和認同,希望《人文頌》在台灣可以高山流水遇知音,激發台灣民眾的共鳴,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人文頌》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是兩岸學者的共識。台灣各界人士與普通民眾對這一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緊扣儒家文化核心要義,展現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光輝。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在觀看《人文頌》演出之后說,「《人文頌》用音樂交響樂的表達方式,加上非常簡潔有力的詞唱出來,能夠呼吁很多年輕的朋友對自己文化的向心。」而在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看來,《人文頌》通過音樂拉近了兩岸之間的距離,「聆聽《人文頌》,會讓人深深感受到中華文化內在的底蘊。」這樣的作品就有助於增進兩岸之間的相互理解。

  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認為,台灣是個多元的社會,新的元素會讓中華文化在台灣會以新的面貌出現,希望這個交響樂要表達傳遞的信息,能夠在台灣的聽眾或樂迷心中產生一些正面的意義。「編曲豐盛而多元,可以聽到傳統的古典樂章,也可以聽到民謠的心靈之聲。」台灣音樂人余光說,「整場演出氣壯山河,能深切感受到非常中國的文化精神。」

  自1987年開放台胞探親,到現在兩岸文化人員交流已成常態,兩岸交流從單純的交流已進入合作合制階段。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女士看來,「像此次台灣音樂家也有機會實際地通過表演的方式來詮釋和領略這首曲子根植於文化的深沉與美好。這大概是我們談中華文化再創造和復興的最好時機了。」據悉,在台表演期間,深圳文化團隊還參觀了台灣文創產業,有望促成新的文化合作。

  奏響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時代強音

  一部以西方文化載體傳播東方經典的原創交響曲,引發兩岸文化界的討論,如何在當下認識和傳播中華傳統文明?《大學》引述古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儒學的傳承已離不開創新。在8月9日舉行的「《人文頌》與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台灣研討會上,台灣「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對深圳在創作、推廣《人文頌》,創新弘揚儒家文化表示赞賞。「儒家文化要在當代傳承和弘揚,首先就是要創新,這個創新的導向就是『儒』」,孔垂長解釋說,「儒」字由「人」與「需」兩字構成,儒學應該關注人的需求。不論是傳播內容或形式,都應該以適合傳播對象的現實需求為導向。

  目前,兩岸都致力於中華文化的研究和向世界的傳播,大陸從2004年開始在世界各地開辦孔子學院,台灣也於2011年在美國開辦台灣書院,方向都是傳播中華文化,遺憾的是兩岸雖目標相同卻在這個過程中有誤解摩擦,擺脫不了爭「正統」的舊思維。「《人文頌》的確是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盛宴。很高興看到傳承中華文化已成為兩岸的共識,希望大家攜手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深入人心,不斷走向世界。」孔垂長說。

  兩岸學者對儒學的詮釋、對交響曲的理解有不同,但也在一些方面不約而同。台灣慈濟大學教授林安梧說,「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的交流與對話中無疑越來越重要,現在我們應該面對的是走出百年來西方的詮釋方式,回到我們的人文底蘊。」對此,深圳大學教授景海峰也有同感,「我們要走出世界過去對我們的觀感,這就要回到支撐我們中華文明的根本,這就包括仁、義、禮、智、信五常。」

  「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特別顧問曾繁如提出,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大有可為,可以與時俱進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化并成為其中一個強有力的支柱。「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能力,更需要文化能力,文化的強大才能真正讓我們活得有尊嚴。要讓世界認識到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認識到中國人的人生主張和生命態度。」王京生說。這也是《人文頌》的創作初衷。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