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提前宣布下调维修配件价格示好,但奔驰汽车仍被打了板子。昨天,江苏省物价局表示,该局对奔驰汽车的垄断调查已经掌握相关证据,其对下游售后市场的零部件价格以及维护保养价格进行控制,为典型的纵向价格垄断。数据显示,奔驰C级零整比高达1273%,相当于一辆奔驰车零部件能购买12辆整车。
反垄断风暴再起
由发改委主导的反垄断调查目前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风暴,横扫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在内的诸多国际巨头。
据了解,江苏省物价局受国家发改委指定,在此次反垄断统一部署行动中负责奔驰汽车垄断案调查工作。负责该项工作的江苏省物价局反价格垄断分局局长周高介绍,7月下旬起,江苏对苏州、无锡、淮安、扬州、丹阳5市的奔驰经销商展开突击检查,并调查了上海奔驰东区总部、大连中升之星汽车销售公司总部,掌握了奔驰价格垄断的相关证据,案件取得重要突破。
江苏省物价局表示,奔驰案是典型的纵向价格垄断,即利用自身主导地位,对下游售后市场的零部件价格以及维护保养价格进行控制,许多进口车的整车售价远高于海外数倍甚至十几倍。
而一辆车所有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售价的比值形成了“零整比”指标,反映着汽车的维修成本。据中国汽车维修协会4月披露,奔驰C级的零整比竟高达1273%,这就意味着一辆奔驰C级轿车拆了卖零件的钱,够买12辆整车。
在此前的8月13日,针对另一大汽车巨头宝马汽车的反垄断调查结果公布,由于涉嫌价格垄断,宝马在华四家经销商被罚162万元。
湖北省物价局通报了武汉4家宝马4S店协商统一收取PDI检测费(俗称新车检测费)构成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并依据《反垄断法》对4家宝马经销商给予行政处罚,罚款总金额达162.67万元。这也是今年针对汽车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以来,汽车经销企业收到的第一张罚单。
湖北物价局表示,汽车生产及经销服务企业以购车合同明确的方式收取“PDI检测费”、“综合服务费”、“延伸服务费”、“精品费”,其行为违反了《价格法》和《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相关规定,属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必须立即予以坚决制止。
汽车三巨头之一的奥迪也没有幸免。腾讯财经从若干渠道获悉,奥迪方面最终被监管方认定为同时存在纵向和横向垄断行为,会被重罚以2亿多元。罚金依照的是上年度奥迪在湖北地区销售额的6%。
而另一家同时被被调查的企业克莱斯勒,则违法情节稍轻,仅确认了纵向价格垄断行为,罚金比例为上年销售额的4%,具体金额未获知。目前主持调查的部门尚未正式公布罚单。
据接近调查人士表示,证据显示奥迪垄断行为“性质恶劣”:奥迪作为厂商召集会议,强制要求湖北省10家4S店遵守其提出的价格策略,4S店之间也横向约定产品、服务价格。这意味着奥迪一案既存在纵向价格垄断、也存在横向垄断行为,监管方遂加重处罚。而依照惯例加重处罚企业要被处以上年销售额的6%-10%罚款。最终监管方决定开出2亿多元的罚单。
克莱斯勒与奥迪相比,违法情节稍轻,仅被上海发改委认定为存在纵向垄断行为,遂罚款比例确认为上年销售额的4%。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被罚案例相比,4%也是一个较高比例,原因就在于克莱斯勒作为厂商,曾经参与了上海多家4S店统一商定价格的会议,只是未像奥迪一样强势规定4S店价格。
据了解,虽然最近才集中曝出汽车巨头连续遭遇反垄断调查,但实际上发改委的这一盘反垄断棋局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而汽车企业们在听到反垄断部门将根据《反垄断法》对部分整车生产企业和配件生产企业开出罚单的风声后,纷纷放低身段,对遭受诟病已久的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收费进行降价。
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宣布8月1日开始下调3款车型价格,最高降幅30万元,其中包括路虎揽胜加长版5.0V8,路虎揽胜运动版5.0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车型。
对于在这个时间点上宣布降价的原因,捷豹路虎毫不避讳地表示,是为了“回应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针对汽车行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
7月26日,一汽大众奥迪正式宣布,将于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降价后其“零整比”(零部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也随之降低。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表示:“今年年初,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汽车行业整车及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很高关注。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领军者,一汽大众奥迪积极配合相关调查,并通过内部优化主动回馈用户。”
8月3日,北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从9月1日起主动调整部分维修配件的价格,此次部分维修配件的价格调整将涵盖梅赛德斯-奔驰全系车型,范围包括超过1万个配件,涉及到的维修配件价格平均下调15%。
就在奔驰宣布降价的第二天,8月4日,位于上海的梅赛德斯-奔驰华东销售办事处遭到反垄断部门的调查,多名奔驰高管被约谈,该办事处内多台电脑也被强行检查。
8月5日,克莱斯勒官方正式宣布:为了回应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和上海市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即日起,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对如下产品和配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进行调整:含例如大灯、外后视镜、起动机等在内的145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的价格将下调20%;同时,旗舰产品Jeep大切诺基SRT8价格下调6.5万元,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价格下调4.5万元。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近日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作风强势的发改委
中国《反垄断法》将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两类。横向垄断协议指竞争者之间出于共同目的,达成的旨在限制竞争的协议或共谋。纵向垄断协议是上游经营者和下游经营者,通过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简单来说,在汽车行业中横向垄断是发生在竞争对手间,如各大厂商之间,或经销商之间;纵向垄断则发生在汽车厂商和经销商之间。
按照反垄断法规定,商务部、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对于反垄断行为的查处各有分工。商务部负责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发改委负责依法查处价格垄断行为,工商总局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
2008年8月《反垄断法》颁布,至今已经实施6周年。但在前4年中,发改委等监管部门在调查和惩罚上鲜有作为,进入2013年以来,发改委在反垄断调查上突然发力,查处三星等企业液晶面板、茅台及五粮液、奶粉、上海黄铂金饰品、高通等垄断案。其中,合生元等高端奶粉品牌,因违反纵向垄断规定、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创下国内反垄断史上最大罚单。无论是被查处企业规模、数量,还是处罚力度,都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前所未有的。
在此次针对国际汽车巨头调查公开前,在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宣布对美国高通公司启动反垄断调查,像以前一样,他们突查了高通在中国的办公室,并拷走了高通办公室电脑里的部分材料和数据,以作为证据。
本次汽车反垄断调查与去年的奶粉调查初衷一致——同样的产品,中国与海外市场存在较大价差,即使是在考虑到关税等的情况下。价格差异,从法律角度讲与垄断并无直接关系,但它直接促成监管方决心以此为突破口。
最近一年多以来,诸多国内外企业密集遭遇反垄断调查,接到总额将近15亿元的大单,使得发改委反垄断部门正在以一个强势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密集的反垄断行动动作让一些外国投资者忧心忡忡。据13日的路透报道,中国欧盟商会对近期的反垄断调查表示关切,称中国使用强硬手段,似乎不公平地针对外企。该商会在声明中称,“调查不能预设结果,被调查企业必须获得完全的辩护权利。令人不安的是,中国欧盟商会认为中国在近期的调查中并未系统地执行这样的做法。”
这份声明说,来自多个领域的企业向中国欧盟商会反映,在未进行充分听证的前提下,有关部门通过带有恐吓性的行政手段迫使企业接受惩罚和治理,这类现象值得高度警惕;完整的法定诉讼程序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诸如告知企业不要对调查者提出质疑和挑战,不要在审讯环节雇佣律师或求助其政府、所属商会等行为都与最佳讼程程序背道而驰。
一桩桩反垄断案的查处,可以促进价格回归合理,但也很难完全平息消费者不满。特别是公众质疑较深的成品油、电信、银行业等并未在列。反垄断能不能“打老虎、办大案”?曾有地方调查人士坦言,可查的垄断案太多了,在人手有限情况下,民怨深、且处理起来相对简单的企业和行业,会被列在时间表的最前面。而诟病很深的“三桶油”、电信、银行等,也并非不查,而是这背后牵涉众多利益,调查的难度和结果更难把控。
其实早在2011年,发改委价监局就曾宣布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调查进行了一年时间,主要是调查中国电信以过高的价格变相拒绝与中国铁通交易,还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实行价格歧视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发改委价监局针对两大电信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让另外一个国务院部门——主管电信业的工信部感到了震动。工信部的一位官员当时说,“我们也不理解,我们觉得这种做法太不符合常理了,让我们一起等着看这场戏怎么收场吧。”这位官员甚至说,“发改委的这种做法显得很没脑子。”
到2011年年底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宣布中止对两大电信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原因是两大巨头在调查期间主动配合,并提出了整改意见。这场针对央企的反垄断调查就这样落幕了,留给了外界一大堆不解和失望。
发改委反垄断机构的强势,也引发了学术界的不满。尤其是在对针对高通的调查陷入胶着期间,中国《反垄断法》起草组成员之一、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张昕竹突然被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委员会专家咨询组解聘后,一些反垄断专家们对国家发改委价监局的反垄断执法开始提出意见,或者抱怨。
报道称,一位要求匿名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咨询组的成员专家说,“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了,我们是在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工作,而不是在为价监局工作。他们对一些案件的处理结果确实存在瑕疵,要一直这么下去,是会为中国惹来贸易争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