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是否是暴利行业?也许从表现上看,各种资本争相进入,不论是地方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具有银行运营经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的,抑或是第三方民间人士,都在挤爆了头想进入这个被投资者看成是未开垦的处女地的财富与梦幻的阵地。从这个态势上看,P2P确实是有暴利的某种嫌疑存在。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P2P平台目前主要是以高收益的投资回报率来吸引投资者,包括线上、线下的,线上的可以分流部分第三方支付的资金,线下的可以分流部分传统银行的资金,而收益率是主要的“糖衣炮弹”,动辄是百分之十几甚至是二十几的收益率,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足够的投资吸引力。
但是,反过来说,借款人却需要承担高额的付息成本,这种成本也许低于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动辄是月息3-4分),但是百分之20几的借贷利率,同样是大多数小微企业所不能承受的。一般而言,中国目前各个行业的营业利润率,能够超过10%的寥寥无几,大多数还是在5%以下,甚至更低,或者是在亏损经营,只不过是盘子大了,惯性大了,一下子停不下来。
P2P借贷的利率,从平均水平而言,长期肯定是超过了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融资成本的,也就是说,如果企业长期通过P2P融资的话,无疑是饮鸩止渴,终有还不起利息的一天,或者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窟窿与缺口愈来愈大。
那么,现在P2P平台为何成为了各路资本竞争进入的焦点,前段时间还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联合开办P2P,或者收购P2P平台的案例,P2P难道就具有这么大的投资引力?
吸引投资人和资本进入的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1、日后或许是一块不错的金融资源。P2P虽说是正在逐步进入监管的脚步之中,但至少目前没有正式规范P2P的文件、政策或者是监管机构,银监会目前也还没有正式设立门槛,只是提供了几个基本的参考原则和意见。所以,目前进入P2P行业的时间政策窗口还是存在的,一旦日后P2P进入了监管层的门槛准入时期,P2P平台也就具有了更大的金融属性,甚至可以成为一块不错的金融牌照资源,在市场上转让。
2、没有任何的杠杆限制。P2P目前是极少数的没有金融杠杆,但是却可以进行信贷业务操作的平台,也是目前中国非规范化金融体系中一个灵活性最大的融资和投资平台。从市场上各种模式的P2P运营方式可以看出,P2P实际上已经是突破了现有的金融监管与运营规则的。一个是没有杠杆的限制,没有注册资本的限制,甚至是没有区域的限制,业务的限制以及客户的限制,什么都不限制,也为各路资本进行自我利益最大化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3、概念的炒作。对于上市公司和大集团而言,涉足P2P概念,对于借助目前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来进行公司形象的宣传以及下一步的投融资活动进行铺垫,是一个不错的策略。特别是上市公司,对于提振股价和投资者信心是有较大的作用的,P2P逐步进入监管的视野,意味着规范化操作,而在后期以集团的形式进入,或许是大多数平台进行概念炒作的最佳时期。
在以上各路资本,包括风投资金争相进入P2P行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说P2P有高息庞氏骗局的某种可能性呢?(当然,这里不是针对所有的P2P,而是部分P2P平台确实存在这样的困境)。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1、P2P平台目前的盈利空间有限。
一般平台是在3-5%的空间浮动,因为要保证给投资者的高收益,往往是15%以上,剩余的还要进行平台运营费,风险保证基金的提取,因此最终的借款人往往要承担20%以上的借贷成本。
2、P2P行业风险相对较高。
与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相比,P2P平台并不具有很好的流动性管理和信贷业务流程以及风控方面的独到经验,目前大多数P2P也还是采取线下的,类似于银行业信贷模式为主的征信,来确保降低风险,而线上的大数据和互联网征信更多的只是一种辅助。P2P平台可能在某一席细分的行业领域内占有独到的信贷风控经验,但是从整体水平而言,受制于人力、资金、技术,P2P平台的相对较高的不良率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3、P2P运营前期将是一个高投入时期。
从人力的招聘(近日曝出某中部省份的平台年薪50万元仍旧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平台运营的投入,线下核实、调查的成本以及营销方面的投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本。而P2P目前已经从最开始的处女地时期,进入了高度竞争的百家,甚至千家争鸣时期,高度竞争的结果将是,平台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客户收益要求越来越高,而平台的盈利空间将会适当缩小,甚至是负利润运营。
所以,在盈利空间有限,风控建设不到位,前期高投入的三座大山压力下,P2P平台很有可能是走入了庞氏骗局的误区,虽然是整体上促进了社会融资水平的提高与完善,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渠道,但是对于P2P平台自身而言,最后的结果也许是“操了卖白粉的心,挣的却是卖白菜的钱”,最后有可能连卖白菜的钱都挣不到。
对于部分P2P平台而言,所谓的旁氏骗局也就产生了:
由于不良率较高,已经超过了平台正常的盈利空间,平台的风险准备金已经不能偿付日常的取现需求,在投资者的压力下,只能通过不断不发新标的形式来圈进资金,然后首先偿付前期投资者的取现需求,然后再进行信贷的投放,这就逐步产生了期限之间的错配和资金池之间的庞氏骗局!
能有几个P2P平台敢拍着胸脯保证平台上的业务都是简单的,纯粹的点对点,资金对各个具体项目的,或许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核心在于风控能力和运营能力,否则区区3-5个点的收入,还真不能支撑起P2P这座互联网金融中的庞然大物!
版权申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或独家投稿给环球老虎财经发表,并经环球老虎财经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环球老虎财经)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