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李克强:铁路建设要吸引民资 国家不再单打独斗

2014-08-26
来源:上海商报
  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目的,不仅仅是减少国家投资的压力,减轻国家大投资引起的后遗症,更重要的是提高投资效率,提高铁路建设的效率。
 
  李克强总理近日来到中国铁路总公司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加强铁路建设。李总理近期来无论走到国内国外,总是在强调铁路建设,在国外推销中国的高铁,自称是中国高铁的推销员。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命脉,是人民群众的重要出行方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作用不可替代。当铁路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民生改善创造条件。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严重,加强铁路建设是项大投入,铁路发展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发展不仅可以稳增长,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带动城镇化,有“一石多鸟”的作用。因此加强铁路建设是定向调控的重要举措。
 
  李总理在国外推销中国高铁,且觉得特别有底气。当今世界上除中国之外,有西班牙、日本、德国、法国、瑞典、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韩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15个国家和地区有高铁,总营业里程11605公里,而中国一国就有高铁营业里程11028公里,占世界高铁总营业里程的一半。中国有着建设高铁的丰富经验和装备,有着性价比高等竞争优势。目前非但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地区需要高铁,中东欧及澳洲、美洲都面临铁路交通改造更新的问题,因此那是中国高铁建设的大好机会。乘此机会,中国高铁也可以为国家曾经的巨额投资,赚回一点钱。
 
  加强铁路建设是项大投入,据铁总公布的信息,本轮招标共涉及车辆292列,招标总投资额约520亿元。从201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和2013年中标铁路订单来看,铁总将2013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调整为201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7200亿元。
 
  铁路建设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民生,其建设成本当然应该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不过,李总理今年每次谈及铁路建设投资,总是强调要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最近考察铁总时,李克强说,铁路投资再靠国家单打独斗和行政方式推进走不动了,非改不可。投融资体制改革是铁路改革的关键,要以此为突破口。
 
  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目的,不仅仅是减少国家投资的压力,减轻国家大投资引起的后遗症,更重要的是提高投资效率,提高铁路建设的效率。只有投资盈利的项目,才不致引起20多年来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后遗症。
 
  然而,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只是国家提供给社会公共服务的项目。它虽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民生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能够产生的效益基本上都是间接效益,直接的利润很难产生。
 
  以京沪高铁为例,京沪高铁建设投资大概在2200余亿元。一列车满打满座800余位,主要是二等座,40余万票价收入,每天开90对,每天8000万元,每年可达288亿元,收益达12%,可是高铁运营成本不低,估计纯收入不会超过30%。何况上述计算还是满打满算,实际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列车不会满座,即使加上京沪高铁还有其他收入,京沪高铁近期的收益率可能也只与一些理财产品的年化率不相伯仲。
 
  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总是趋利的,它们不会来投资没有盈利可能的项目,更不要说在铁路投资这样的大项目中,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不可能占支配地位。那么怎么来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来参与投资铁路建设呢?
 

  国家财政投资铁路建设是为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整个国民经济和民生打基础,可以是无偿的、不盈利的,但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则必须有所盈利。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如何在保证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盈利的同时,又不能变成国家财政在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输送利益。如何把握、划准这个界限,可能就是能否做到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大建设的关键。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