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创业者“小手”如何牵紧导师“大手”

2014-08-29
来源:四川日报

  8月14日,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成都透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冲说,“感谢创业导师在关键时刻对公司的指导!”从几位大学生组建的工作室,发展到拥有30多名员工的软件公司,彭冲自2009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创业以来,一路得到了创业导师的指导。

  创业导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路上,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现有导师力量能否满足创业者需求?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关键时刻公司起死回生

  “如果没有创业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我们公司可能早就‘死’了。”彭冲大学毕业后,通过学校搭桥,与同学创办的成都透客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驻了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西区孵化园,并得到西区孵化园管理部部长、创业导师杨伟的帮助。

  入驻孵化园,彭冲认为,创业者享受免费办公场地和资金补助是“硬扶持”,导师指导是企业发展的“软支撑”。起步之初,成都透客的核心成员对如何把技术更好地和市场接轨还懵懂。公司成立后,一段时间停留在“发展不起来也饿不死”的阶段。方向,资金,杨伟在两个关键节点的指导,让成都透客突飞猛进。“4年前,在与杨老师进行开发项目的数次‘头脑风暴’后,听取他的建议,果断把重心投入到手机软件(APP)开发,事实证明这种转型是正确的。公司随后开发了系列APP,业务面向全国。”彭冲说,去年8月,杨老师提议融资,通过他“搭桥”,10月,成都透客得到数百万元资金。

  如今,成都透客虽已步入正轨,每月彭冲仍按时到杨伟办公室汇报公司发展情况。“交流后,才会觉得安心。”彭冲说。

  供大于求

  创业导师力量难以满足需求

  杨伟如今已是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企业部副部长,并担任多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导师。他认为,创业导师既要懂国家政策,又要熟悉相关领域、有洞悉力。“有的项目一看就是‘死兔’,但导师可以和创业者进行讨论,达到降低创业风险和损失的目的。对于已创业成功的项目,每月定期和创业者交流,进行项目追踪,在交流中碰撞新思路。”

  记者采访发现,不是所有大学生创业者都能得到创业导师一路指点。不少人只能与创业导师有“一面之缘”。

  目前,成都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库共400余人,其中包括高校老师、科技人才、企业家、投资人、财务专家等。大学生创业者申请创业导师,基本没有门槛。

  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郭小平坦言,创业导师对帮扶对象的指导一般仅限结对之初,难以形成长效指导。“做创业指导没有报酬,导师算是做公益。要想行业‘大咖’对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长期指导,基本不可能。”杨伟说。

  有效指导

  建立合理的激励考评机制

  如何确保创业导师对创业者进行长期有效的指导?我省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大力促进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提出,“健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制为重点的辅导培训制度。鼓励高等学校优秀教师、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物等担任导师。”

  目前,部分高校已建立校内创业导师制度。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2010年3月成立的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中心,目前创业导师的资源主要是校内老师,也有一批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共60人,为创业团队提供扶持与指导。“导师制度是学校完善创新孵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中心主任徐科说。

  《意见》还提出,“高等学校、园区对带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且作出贡献的导师,要在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待遇报酬等方面给予激励。”

  “缺乏内外动力,没有共同利益,是创业导师难以形成长期有效指导的两个原因。如果建立合理的双方激励考评机制,实现利益共享,情况一定好转。”郭小平说。

  杨伟希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创业导师指导外,聘请专业的创业服务团队,对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指导,“创业导师如果是兼职辅导创业团队,导师带2到5个团队比较合适,如果是专职创业导师,最好不超过20个。”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